尋找造物主( The Creator )
父母境界-----行自境界,從父所得 (XVIII)
阿難尊者對著跋陀羅尊者說道 : 如其所觀,次第盡諸漏,是為見第一。(見雜阿含第484經)
跋陀羅尊者認為見到眾生之父大梵天王,就是見到造物主。
言下之意,當能所求如願,生梵天享永恒天樂。
阿難尊者不以為然,提出無漏思維觀,當看出大梵天王的煩惱所在,如實觀察,身受心法四念處住,一一去除本身的煩惱,直到所有煩惱漏盡,心解脫慧解脫,這才是見第一的真諦。
大梵天王有什麼煩惱 ?
阿那律尊者說過,大梵天王能見千世界如掌中物,卻不見自身服飾,所以,仍有憍慢心結。尤其,大梵天王自認已得阿那含果,但是,阿那含聖人雖斷貪欲、瞋恚、身見、戒取、疑五下分結,然仍有色愛、無色愛、掉、慢、無明等五上分結未斷。也就是,大梵天王即使証阿那含果,憍慢心結仍在,未能究竟無始生死,見無始造物者。
因此,大梵天王現童子身、頭五角髻、身紫金色,於忉利天虛空中立上,諸天眾不知迎接眾生之父的降臨。(見長阿含闍尼沙經)
大梵天王為何現童子身像 ? 標示梵行無侶,清淨無瑕疵。但,童子能生,有違常識。
無論如何,佛陀還是肯定大梵天王的梵行清淨和慈悲喜護(或捨)四梵堂,可度欲界諸天至無欲之地。(見增一阿含卷21苦樂品29第10經)
大梵天王的慈悲喜護(或捨)四梵堂,可說是大梵天王的父母境界,行自境界,從父(真正造物主)所得。
慈悲喜護(或捨)四無量心可謂是造物主之明。
行護(或捨)心得除盡所有憍慢心結 。(見增一阿含卷八安般品第十七第一經)
若大梵天王能發揮護(或捨)心之極致,不但可除盡所有憍慢心結,更能展現造物主之明,照除無始生死之迷霧,則眾生獲福無量矣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