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

人權之法理基礎(19)


一、 古典社會秩序──有機體論之不平等社會秩序 之-
於柏拉圖之「共和國」或「論公正」(註二七)一書內,格勞孔(Glaucon)引述腓尼基神話(Phoenician Tale)認為人分為金、銀、銅、鐵四等級。金級之人司統御領導,銀級之人任幕僚,銅、鐵之人充農夫與工匠(註二八)。而所謂公正乃各取所需、各盡所能與「個人應僅從事一種工作,此一工作乃其人本性最適合者」(註二九)。因此,柏拉圖理想國之社會制度,乃階級固定,職務亦終身固定之有機體社會秩序。
亞里斯多德唯於「政治學」第二篇抨擊蘇格拉底(Socrates)於「共和國」所提之共產制度(Communism)構想(註三0)。然亞里斯多德仍沿襲「共和國」有機體社會秩序之觀念。
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由靈魂與身軀組合而成。靈魂乃統治者,身軀乃臣屬,主人與奴隸即此關係(註三一)。
靈魂統治身軀,另外智能(Intellect)統治慾望(Appetite),心靈(Mind)與理性(Ration)統治情緒(Passion),凡此皆屬自然與便利(註三二)。靈魂以專制式(Despotical)統治身軀,智能以改善式(Constitutional)統治慾望,心靈與理性以改善式及忠誠式(Royal)統治情緒(註三三)。主人於奴隸之統治乃專制式,男人於妻子之統治乃改善式,父親於未成年子女之統治乃忠誠式(註三四)。奴隸喻身體、妻子喻慾望、未成年子女乃情緒,而男人乃靈魂。
家庭乃應男人需要而建立之自然結社(註三五)。男性長者乃一家之主,其成員為妻子、未成年子女。妻子與未成年子女皆是自由人(註三六)。唯奴隸乃主人之所有,不屬家庭成員,乃主人之行動工具(Instrument of Action)與財產(註三七)。
個人由家庭進而村落,其最終目的乃國家。國家由國王統治(註三八)。國家乃個人之究極因(Final Cause)與目的(End),為一自足自滿與至為完整之形式(Self-Sufficing and Best Form)(註三九)。個人之目的在國家,國家始為個人本性之完成(註四0)。以上乃亞里斯多德有機體論社會秩序之大概。
亞里斯多德認為國家乃自然之產物,且人天生即是政治動物(註四一)。人之社會本能屬天性(註四二)。「人當其受孤立,即不能自給自足,如同部分之於全體之關係」,此情事,「乃國家為自然產物,且先於個人之明證」(註四三)。因此,個人之生存乃以國家之存在為條件,個人之本性於整體國家始能發現,誠十足有機體論之政治觀。
註二七:巴克認為柏拉圖之「共和國」之主題,實係論公正。 See, Ernest Barker, Greek Political Theory, University Paperbacks, 1960, p.168.
註二八:Supra, Note 6, Also, Aristotle, Politics, 1264 b.
註二九:Plato, Republic, op cit., 433.
註三0:Aristotle, Politics, Book II, ch. II-IV. Cf. plato, Republic, 423, 457, 462.
註三一:Aristotle, Ibid, 1254 a 35 ff.
註三二:Ibid, 1254 b 5 ff.
註三三:Ibid, 1254 b 2-5.
註三四:Ibid, 1259 a 39 ff.
註三五:Ibid, 1252 b 11.
註三六:Ibid, 1259 a 40.
註三七:Ibid, 1254 a 15 ff, 1256 a .
註三八:Ibid, 1252 b. 15f f.
註三九:Ibid, 1252 b. 27 ff.
註四0:Ibid.
註四一:Ibid, 1253 a .
註四二:Ibid, 1253 a 29-30.
註四三:Ibid, 1253 a 25 ff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