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

人權之法理基礎(21)


一、 古典社會秩序──有機體論之不平等社會秩序 之-
  雖然基督教教義有其不朽之平等精義:(一)上帝乃天父,(二)人類同為亞當、夏娃之後裔,並同享其罪,(三)人人同等需要救贖(註四六)。而中世紀諸聖哲賢智期待永生,亦即他世之得救,不甚關切塵世不平等現象(註四七)。因此,中世紀歐洲社會制度,更呈現有機體論之普遍秩序,階級分明且嚴謹,政治、社會組織如是,教會組織亦如是,其根深蒂固,千年無法解除。
中世紀社會制度,其階級乃世襲,職業亦世襲,職業活動甚至受同業公會(Guild)之約束。個人窮其一生,除盼望渺茫之天國外,其於現世生活乃扮演固定角色,而且,其人雖不能肯定他世之得救,惟可預見其世代子孫必於塵世扮演同一固定角色。
身分(Status)乃一切權利之依據,亦為一切義務之來源(註四八),唯此權利、義務關係,並不意謂權利義務之相對待,權利與義務乃各自獨立。難怪梅因(Henry Sumner Maine)慨謂社會之進步乃身分到契約(Contract)之推進(註四九)。
身分代表家世或出身,以及不自由與不平等。契約代表個人以及自由與平等。西方十七、十八世紀之契約觀念表現於國際政治者即條約神聖(Pacta Sunt Servanda),而秘密協定乃其隱憂;表現於國家政治者即主權在民(People Sovereign)與法治(Rule of Law)之原理,而階級意識乃其大患;在社會活動,則表現自由意志與契約自由,而磋商能力(Bargaining Power)不對等,乃其破綻。惟梅因之言,似無預測之意。
註四六:Cf  Paul E. Sigmund , Hierachy, Equality, and Consent in Medieval Christian Thought, Nomos IX, p. 139. Quoted in Francis M. Wilhoit, Quest for Equality in Freedom, Transaction Books, New Brunswick, N.Y. (1979) p. 17.
註四七:基督教創立者與早期信徒皆堅信世界末日已到 。 See, A.N. Whitehead, Adventures of Ideas, op cit., p. 19.
註四八:W. Friedmann, Legal Theory, op cit., p. 216.
註四九:梅因謂:「吾人可說,直到目前為止,進步社會之推進,乃身分到契約之推進」。 See, Henry Sumner Maine, Ancient Law, Tenth edition. Beacon Press (1963), Ch. V, p. 165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