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Buddha's Mirror
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
恭錄 從信師父於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之註解,以益於四聖諦無間等。(十五)
從信師父註解 : 學佛有十種不同程度 : 隨信行、隨法行、向須陀洹、須陀洹、向斯陀含、斯陀含、向阿那含、阿那含、向阿羅漢、阿羅漢。
隨信行、隨法行,就是還未見諦,還不知順趣涅槃。所以所知正見,是世俗、有漏、有取,轉向善趣。善趣就是人與天。
初學佛,聽聞佛法,也喜歡佛法,但是還聽不懂,未見諦,就是「隨信行」,隨信行不是信根成就,只是拿香跟著拜,所以信佛法也信外道法,常常認為所有一切宗教都一樣,只是闡述的方法不同,他可以二教合一、三教合一、五教合一。當他聽懂佛法,才知錯了,才知佛法不同於其他宗教,進步到「隨法行」。隨法行便捨棄外道法。依法奉行實踐八正道,但是還未見諦,所知正見,就是正見四綱目,所以知有阿羅漢不受後有。(註1)
如實知正見四綱目,奉行有施、有齋、有說願,信受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,世間有諸天、人、餓鬼、畜生、地獄,求福往生樂世間,不要墮三惡道。雖然知道有阿羅漢善道善向,並不想望。學佛只求身壞命終不是滅絕,得往生善處,轉向善趣。(註2)
向須陀洹、須陀洹、向斯陀含、斯陀含、向阿那含、阿那含、向阿羅漢、阿羅漢,所知正見,是聖出世間,無漏、無取,正盡苦,轉向苦邊。
轉向苦邊,轉向苦的邊際,脫離苦,到彼岸,就是轉趣涅槃。
轉趣涅槃,就是如實知一切諸法,法住法空,於八正道都以正見最在前,謂聖弟子苦苦思惟,集、滅、道道思惟,無漏思惟相應心法住。(註3)
見諦,如實知一切諸法,法住法空……無漏正見。如是,苦苦思惟,集、滅、道道思惟,無漏思惟,如是法住法空思惟,由善趣八正道轉向無漏八正道,轉趣涅槃。
註解
註1 : 見四聖諦續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698第4行至最末行止。
註2 : 見八正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序,頁215第1行至第4行止。
註3 : 見八正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序,頁215第6行至末第2行止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
恭錄 從信師父於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之註解,以益於四聖諦無間等。(十四)
從信師父註解 : 雜阿含七四八經說明「日出明相」就是正見,一旦有了正見,便有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。
日出前相,就是無明離欲而生明,生明便看到八正道的途徑。八正道的途徑就是「法住法空」空相應隨順緣起的解脫道路。是釋迦牟尼佛歷劫探索生老病死的原因,發現「法住法界」的真相是「法住法空」的現象。順逆觀察十二因緣而成佛,於是發心要為求道不得解脫的眾生,說明生命及世間形成真相。(詳見雜阿含二九六經)四聖諦就是詳細說明生命及世間形成真相,是空相應隨順緣起(詳見雜阿含二九三經)。
生命及世間是有欲貪的行為,空相應隨順所緣起,是人所為。是「此有故彼有」,不是「空」能生一切萬法。若「此無故彼無」,不是巴結常恆不滅創世主得永生。阿羅漢心解脫慧解脫,不受後有,不是滅絕。
空相應隨順所緣起法否定神造論,自然生論、本體論,便是說明什麼是正見,什麼是邪見,若是邪見,其思惟、言談、行為、謀生、勤奮、心念、專一,無一是正。(註1)
所以,佛說,若見邪見是邪見者,是謂正見。若見正見是正見者,亦謂正見。(註2)
註解
註1 : 見八正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序,頁3第7行至頁4第11行止。
註2 : 見中阿含189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
恭錄 從信師父於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之註解,以益於四聖諦無間等。(十三)
從信師父註解 : 苦滅道跡聖諦說明如何苦滅的八正道,就應修證,就是從正觀五陰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了解諸法法住法空,有此正見才能實踐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。(註1)
從信師父註解 : 眾生就是不知不見生命及生存世間的真相,所以不知苦集滅道四聖諦。如果已知苦聖諦、苦集聖諦、苦滅聖諦、苦滅道跡聖諦,就是要修八正道成佛之法才能斷除無明、有、愛,心解脫慧解脫。(註2)
八正道的起步就是正見……法住法空。
從信師父註解 : 釋迦牟尼佛所說佛法,難知難解的就是八正道的正見。正見是佛法的中心思想,就是法住法界的真相是「法住法空」。在中國最流行的附佛外道法,金剛經、心經,都無法解讀「空」,金剛經「是相非相」就是誤解「法住法空」; 心經無法解讀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以其說般若波羅蜜多咒能除一切苦,(詳見拙著「評附佛外道法」篇目 : 金剛經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)其「空」就是常恆不滅法,空後不空,能生一切萬法的空。(註3)
八正道不是追求常恆不滅不可思議之法,而是滅盡有「生」的欲貪。「厭、離欲、滅盡、解脫」,無生便無老病死憂悲惱苦。(註4)
註解
註1 : 見四聖諦,三世諸佛成佛之法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100末第5行至頁100末第2行止。
註2 : 見四聖諦,三世諸佛成佛之法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119最末行起至頁120第2行止。
註3 : 見八正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序,頁2第1行至第8行止。
註4 : 見八正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序,頁3第4行至第5行止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
恭錄 從信師父於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之註解,以益於四聖諦無間等。(十二)
從信師父註解 : 苦滅聖諦說明無明緣行,行緣識,識緣名色,名色緣六入處,六入處緣觸,觸緣受,就是無明的六入處接觸外境有樂受、苦受、不苦不樂受,於樂受愛喜染著,欲心、瞋心、害心使然而有四取,取緣有,有緣生。如果六入處於樂受、苦受、不苦不樂受,無欲心、瞋心、害心,離欲而生明,便滅了無明,而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聚集。既然已知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可以解脫,關鍵就是離欲生明,無明滅則行滅,行滅則識滅,識滅名色滅,名色滅則六入處滅,六入處滅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解脫,所以應當作證眼解脫,耳鼻舌身意解脫。(註1)
從信師父註解 : 想要斷除無明、有、愛,沒有想像中的容易,因為我們就生活在欲界,吸收的空氣、食物,都是促進欲取的生活,所接受的教育都是鼓吹婬欲的文明。於日常生活就要有解脫的行為,就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接觸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生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,三事和合觸,於樂受、苦受、不苦不樂受,我受、我想、我思之時,要眼解脫,耳鼻舌身意解脫。不染著,才能離欲生明,滅無明,斷貪欲、瞋恚、愚癡,心解脫慧解脫。(註2)
如是,知苦,斷苦集,證苦滅,心解脫慧解脫,得解脫知見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
註解
註1 : 見四聖諦,三世諸佛成佛之法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99末第3行至頁100第6行止。
註2 : 見四聖諦,三世諸佛成佛之法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119第5行至第11行止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
恭錄 從信師父於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之註解,以益於四聖諦無間等。(十一)
從信師父註解 : 苦集聖諦說明眾生無明緣行,行緣識,無明識才追逐名色,而成立了五受陰的命根,名色緣六入處,六入處出生後無明六入處緣觸,觸緣受,於樂受愛喜,而有「四取」的行為取向,所作所為都塑造了未來再生的必然,導致生老病死憂悲惱,死後追逐名色再生再死,不斷的生生死死。已知生老病死聚集的原因就是「無明」,無明的六入處於樂受有欲「愛」,於四取而有「有」再生,所以應當斷除「無明」、「愛」、「有」。(註1)
從信師父註解 : 於苦聖諦如實知有苦聖諦智,便能如實知苦集聖諦,斷除無知的行,就沒有無知的心識,就不會於六入處接觸外境產生樂受、苦受、不苦不樂受時染著貪欲、瞋恚、害心,就無所取法繫著追逐名色。也就是斷除「無明」,斷除欲「愛」,斷除追逐名色的「有」。(註2)
這是集聖諦,知「無明」、「有」、「愛」是苦集,斷除「無明」、「有」、「愛」是苦斷。
註解
註1 : 見四聖諦,三世諸佛成佛之法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99第2行至第8行止。
註2 : 見四聖諦,三世諸佛成佛之法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118末行至頁119第3行止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
恭錄 從信師父於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之註解,以益於四聖諦無間等。(十)之二
如實知因緣法、緣生法諸法法住法空,如實知苦聖諦,證得苦聖諦智,有苦聖諦智才能如實知苦集、苦滅、苦滅道跡聖諦。如是,如實知諸法法住法空,見諦得無間等,斷身見、戒取、疑,證須陀洹果,最遲天上人間七來往成不生法,究竟苦邊,不受後有。
佛告比丘 : 如大湖水,甚多無量,如是多聞聖弟子具足見諦,得聖道果,斷諸苦本,如截多羅樹頭,於未來世成不生法。餘不盡者,如彼士夫髮毛指端所渧之水。(註1)
從信師父註解 : 四聖諦難知難解,就是「法住法空」,觀五陰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如實知五陰無我、無我所,便證得。便斷三惡道苦本。即使放逸,七有天人往返究竟苦邊。(註2)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第440經。
註2 : 見四聖諦,三世諸佛成佛之法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380末第6行至第4行止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