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
佛陀的鏡子(The Buddha's Mirror)之20
依據佛陀的三轉十二行四聖諦(即轉法輪)而可知,離「苦」或滅「苦」,解脫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諸苦的正確途徑,就是從斷「集」修「道」下手,並可如實證驗「苦」「滅」,究竟解脫「生、老、病、死」諸苦。 因此,佛陀所宣揚的解脫道或菩提(覺)道,就在「斷集修道」。八正道本來就具足「斷集修道」,就是唯一解脫道。甚且,八正道本身就是「戒定慧」三無漏學,就是至真解脫道。 佛陀為出家、在家弟子修習八正道的方便,更開發闡揚三十七菩提分(或稱三十七道品),以正確、妥當、快速修成八正道,進而完成最後階的正定。 三十七菩提分,即四念處(四念住)、四正斷(四正勤)、四如意足(四神足)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覺支(七菩提分)及八正道。 [見中阿含卷六十,例品經第十一。另參考釋從信師父解釋,三十七菩提分─說四念處乃至八正道靜坐法。從信精舍出版,通訊處:台北郵政八一之六0六信箱。] 八正道的最後完成就是正定,所謂正定就是四禪定,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等四種層次的色界定。 [見中阿含卷四十九,雙品聖道經第八、雙品大空經第十。] 鹿野苑的憍陳如、額鞞(又稱阿說示、馬勝)、跋提、十力迦葉、摩訶俱利等五比丘,優樓頻螺村的優樓頻螺、伽耶、那提三迦葉波兄弟及其千弟子,假定未聞四聖諦,即使成就初禪乃至四禪,進而開發宿命、天眼、天耳、他心、神足等五通,成為五通仙人,命終往生初禪梵天、二禪光音天、三禪遍淨天、四禪果實天,但是,絶對不可能漏盡證阿羅漢,而且,即使初果須陀洹都不可得。 [參考:中阿含卷四十三,根本分別品意行經第七。] 由於憍陳如等五比丘與優樓頻螺三迦葉波兄弟及千弟子,聽聞佛陀宣示四聖諦而見諦(得法眼淨),並能在既有的禪定基礎,開發宿命智明,天眼智明、漏盡智明,而成就三明解脫阿羅漢。 [參考:增一阿含卷十五,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二。] 憍陳如等一千零五位阿羅漢,證實四聖諦是醫治病苦的正確診治,成功治療本身的病苦,永遠保持身心的健康,遠離病苦。因此,佛陀是大醫王,阿羅漢就是良醫。阿羅漢(Arhat)稱應供,同有佛陀十名號中的「應供」,與佛陀同為世間的無上福田。 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 Alex Pan TheWalker 2013.08.11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