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10日 星期六

佛陀的鏡子(The Buddha's Mirror)之四

佛陀宣稱:祂成佛,也成就四無所畏和十力。[見雜阿含第三四八經] 什麼是四無所畏? 一、直說証得無上正等正覺,受非難而無所畏。 二、直說諸漏已盡,受責難而無所畏。 三、直說障道非正法,受辯難而無所畏。 四、直說一切佛法,受問難而無所畏。 [見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二,結禁品第四十六,第二經。另見釋從信師父解釋,圓覺經,圓明出版社,頁三十四。] 佛陀這樣成就四無所畏,就是公開宣示,接受一切挑戰。而所謂"無所畏", 不是無所謂,我說我的,你說你的,聽不聽由你、接不接受也由你,笑駡由你, 甚至駡不還口、打不還手,一副有修養、永遠保持風度的模樣。 佛陀公開宣稱"四無所畏",就是毫無畏懼接受一切挑戰。並且,自信,永遠 立於不敗之地。而所謂挑戰,不僅是唇槍舌戰,所謂君子動口不動手,而是無限 制級的隨時隨地恭候。 而且,佛陀公開宣示接受一切挑戰前,先向弊魔波旬挑戰。當時,佛陀尚未 成佛。 佛陀如是述說:「我昔未成佛道坐樹王下,時便生此念,欲界之中,誰最豪 貴,我當降伏,已降伏,此欲界之中,天及人民皆悉靡伏。時我復重作是念,聞 有弊魔波旬,今當與彼戰,以降波旬,一切憍慢豪貴之天,一切靡伏。」 [見增一阿含經,卷三十八,馬血天子品第四十三之一,第五經。] 佛陀如是挑戰波旬,欲證明祂在欲界六天,就是「天上、天下,唯我為尊」。 似乎,佛陀未成佛前,仍未悟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蘊,無我、無我所」。 亦即,五蘊是「我,異我,相在」或「非我,不異我,不相在」,仍未釐清。 [參考:雜阿含第三十一經、第三十二經。] 但,無論如何,佛陀先挑戰欲界最尊(豪貴)、最憍慢的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 天的魔王,以示對於童年豪語,負責到底。因為,佛陀這輩子,無論成佛前、成 佛後,皆真實語,說到做到,所有言說,不虛不誑。 當然,成功挑戰欲界魔王,仍有色界十八天,無色界四空處待挑戰! (取材自Alex Pan’s Digest) Alex Pan TheWalker 2013.08.1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