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續述(五十一)活在回憶(13) ----慧解脫 (II)


活在回憶(13) ----慧解脫 (II)
佛陀的三明阿羅漢弟子,因開發宿命智明、天眼智明、漏盡智明,而得心解脫慧解脫。佛陀的俱解脫阿羅漢弟子,八解脫身作証具足,於七識住二入處,見如實知如真,並慧觀諸漏,貪嗔癡永盡而心解脫,自知不受後有而慧解脫。  
唯有慧解脫阿羅漢弟子,因心未解脫,貪嗔癡仍在。但是,自知不受後有而慧解脫。
慧解脫阿羅漢,先知法住,後知涅槃,也就是現法涅槃或見法涅槃。
現法涅槃不同於五種現在泥洹,所以,慧解脫阿羅漢,以寂靜涅槃,為究竟解脫。故而,不受後有。
慧解脫阿羅漢能先知法住,後知涅槃。
何謂法住或法住智 ?
佛陀順逆觀十二因緣法,而見苦、集、滅、道,並於此四諦無間等,終於成就無上正等正覺(見雜阿含第287) ,這就是法住智(最正確的世出世間知識或知見 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

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續述(五十)活在回憶(12) ----慧解脫 (I)


活在回憶(12) ----慧解脫 (I)
長爪外道向佛陀說道 : 我一切不忍。
佛陀反問梵志 : 汝言一切見不忍者,此見亦不忍耶 ?
長爪外道學成一切不忍之見,其辯才幾乎無敵於天下。其實,他就是舍利弗的舅舅大拘絺羅,早年其妹因懷舍利弗而輕易駁倒他,所以,挑釁意味濃。
一切不忍也就是一切不受。
既然持一切不忍、一切不受之見,佛陀問道 : 一切不忍、一切不受之見,持不持、受不受 ?
佛陀這一問,使得長爪外道陷於兩難。
佛陀告訴長爪外道 : 一切不忍、一切不受還是與貪嗔癡俱。
佛陀進而為長爪外道闡明諸受是苦,無論是樂受、苦受、不苦不樂受。
時舍利弗在佛後扇佛,聽聞佛陀的解說,於彼三受,觀無常、觀生滅、觀離欲、觀滅盡、觀捨,即時心解脫慧解脫,成阿羅漢,其時,舍利弗出家才半月。
長爪外道也入佛知見而得法眼淨 。
(見雜阿含969)
慧解脫証解脫知見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自知不受後有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

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

看到慈濟人,想起給孤獨長者(四)


長者以平等心行布施。此平等心,即慈、悲、喜、捨四無量心、四梵堂(),財施法施無畏施,營造眾生的父母境界。釋迦牟尼佛因得其父母境界而成正覺。(參考增一阿含卷23增上品第318)  
      阿夷哆尊者不發願成佛,寧發願於彌勒下生成佛時,作為轉輪聖王。因為,長者將作為其居士寶(典藏主),無條件提供四大寶藏,遂其盡情平等布施?
(見中阿含第66)
  
    尊者用心向長者學習:
平等心行布施,財施法施無畏施,營造父母境界,人人得以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。  
普天下之人得以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,此非僅是清信士持戒布施的願望,乃諸佛菩薩的共同誓願。
慈濟人誓願普天下之人得以免於恐懼、免於匱乏?
故而
看到慈濟人,想起給孤獨長者
轉載自佛教新紀元()
釋迦牟尼佛
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

2015年3月25日 星期三

看到慈濟人,想起給孤獨長者(三)


長者最為人樂道者,乃應佛陀之請,為僧團建精舍。(見雜阿含592)
長者傾其家產,欲買下祇陀太子(童子勝)的園林。乃將黃金舖滿園林, 惟剩一小塊林區,未及舖滿,準備返家籌湊。
唯,祇陀太子原先認為自己只是戲言,未曾有賣園林的意思,深受長者信佛法僧眾的精誠所感動,除慨贈該林區, 並允蓋精舍門屋(即牌樓),共同捐獻僧團。完成後的精舍,遂稱「祇樹給孤獨園」,流傳至今。(詳見中阿含第28)

  該精舍乃佛陀的主要說法場所。
  翻開經書「如是我聞,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。」不待頌出口,已入父母境界。
轉載自佛教新紀元()釋迦牟尼佛
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

看到慈濟人,想起給孤獨長者(二)

長者是位大檀越、大施主‧(見增一卷二、清信士品、第一經)
長者恒以平等心,「念一切眾生皆由食而存其命」及視受施者是後世良祐,普行布施沙門、梵志、貧困孤獨、需要者。
(見增一卷四、護心品第十、第四及五經)
長者善導子女、僕從孕婦親友向佛,三自歸持五戒。在佛陀前作師子吼:「諸在我舍,皆得淨信。諸在我舍,命終皆得生天。」(見雜阿含第1241)
不過,長者以賜黃金作鼓勵,使其四子歸依佛法僧及持五戒。因此之故,長者四子於長者下生作善寶居士時,分別作四大龍王,守著四大寶藏,等待善寶居士隨時來取用布施。
(見增一阿含卷48非常品第517)
轉載自佛教新紀元()釋迦牟尼佛
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


看到慈濟人,想起給孤獨長者(一)


給孤獨長者,本名阿那邠祁長者,又稱須達長者。恒常布施貧困孤獨者,故以給孤獨長者見稱。佛陀記其得阿那含果,應是斯陀含果之誤植。(見雜阿含第1030)
長者往生天上,一說生兜率天,一說生忉利天,曾回到人間禮佛。(見雜阿含第593經,增一卷四十八、非常品第五十一、第八經)
佛陀記長者,將於人壽八萬歲,彌勒下生成佛,作為儴佉()轉輪聖王的居士寶,名善寶。(見上引增一卷、品第七經)
因此,長者應是證斯陀含果,而與彌勒菩薩、阿夷哆尊者,先後往生兜率天。
載自佛教新紀元() 釋迦牟尼佛
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

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續述(四十九)活在回憶(11) ----不可思議的回憶(IV)


活在回憶(11) ----不可思議的回憶(IV)
沙門婆羅門出家修道,入定意三昧,在三昧中,自識本生,憶及前世為大梵天王所化,而生於梵天處等往事。因此,以其回憶的知見,認為彼大梵天王是自有永有,為眾生父()造化世界,梵天處恆常不滅,人及世間是大梵天王所化,是以變易無常。(見長阿含卷十四梵動經)   
佛陀指出,這是本劫本見的半常半無常論。
本劫本見探索人及萬物的根源,涉及宇宙本體論與宇宙生成論( Ontology and Cosmogony )。佛陀將此半常半無常論,納入本劫本見的十八種錯誤知見之列。(見同上) 
又沙門婆羅門持半常半無常論,認為彼梵天處恆常不滅。因此,以大梵天王為歸依,志求死後生梵天,故稱梵志。
佛陀指出,這是末劫末見的生有色有想論。
末劫末見追求終極目標,涉及目的論( Teleology ) 。若五種現在泥洹論,即現世五欲自恣、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為現在泥洹論,與生有色有想論,皆屬之。
佛陀佛陀將五種現在泥洹論與生有色有想論,納入末劫末見的四十四種錯誤知見之列。(見同上)  
本劫本見十八見和末劫末見四十四見 ,稱六十二見網 。無苦集滅道思維,即使知宿命和有神通,然欠缺解脫智慧,不出輪迴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


慈濟人,你們還認為,釋迦牟尼佛是大醫王 ?


釋迦牟尼佛自許是大醫王,乃謂 :
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,成就四德,療眾生病,亦復如是。
云何為四?
謂如來知
此是苦聖諦,如實知。此是苦集聖諦,如實知。此是苦滅聖諦,如實知。此是苦滅道跡聖諦,如實知。 
諸比丘
彼世間良醫,於生根本對治,不如實知。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,不如實知。
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,於生根本對治,如實知。於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,如實知。
是故,如來應等正覺名大醫王。
(見雜阿含第389)
慈濟人,你們還認為,釋迦牟尼佛是大醫王 ?
或認為
已超越釋迦牟尼佛
慈濟醫院遍處
釋迦牟尼佛光說不練

釋迦牟尼佛
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
Alex Pan TheWalker

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

慈濟人當知,釋迦牟尼佛只為在家信眾制定五戒。

釋迦牟尼佛回答優婆迦尼長者所問,曰 : 夫清信士之法,限戒有五。其中能持一戒、二戒、三戒、四戒乃至五戒,皆當持之,當再三問,能持之者,使持之。
若清淨士犯一戒已,身壞命終,生地獄中。
若復清淨士奉持一戒,生善處天上,何況二、三、四、五。
釋迦牟尼佛只為在家信眾制定五戒,即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及不飲酒。
的確,釋迦牟尼佛鼓勵在家信眾,最好能持一戒、二戒、三戒、四戒乃至五戒。
但是,既然誓願奉持一戒、二戒、三戒、四戒乃至五戒,若犯一戒已,身壞命終,生地獄中。
所以,釋迦牟尼佛希望授戒時,慎重其事,授戒者當再三問受戒者,能持之者,使持之。不能持之者,不使持之。以免受戒者犯戒,身壞命終,生地獄中。
當然,受戒者能持戒不犯戒,則奉持一戒,生善處天上,何況二、三、四、五。
總而言之,釋迦牟尼佛為在家信眾制戒的目的,是為了讓在家信眾得到持戒的利益,生善處天上。而非讓在家信眾,輕諾而犯戒,身壞命終,生地獄中。  
因此,釋迦牟尼佛作出總結 :
若持一戒,餘封四戒。若受二戒,餘封三戒。若受三戒,餘封二戒。若受四戒,餘封一戒。若受五戒,當具足持之。
(以上參考增一阿含卷二十聲聞品第二十八第一經)
顯然,慈濟人自信,你們的智慧、慈悲和功德,高於已入滅的釋迦牟尼佛 。
所以,你們制定十戒,作為根本戒,補足釋迦牟尼佛五戒的缺漏,成為特級佛的教徒,以領導佛教界。
作為釋迦牟尼佛優婆塞弟子
只認同釋迦牟尼佛為在家信眾制定的五戒,即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妄語及不飲酒。
故說。
釋迦牟尼佛
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
Alex Pan TheWalker


給孤獨長者,在釋迦牟尼佛前,作師子吼!


給孤獨長者在佛陀面前如是說道 :
世尊,若有人在我舍者,皆得淨信。諸在我舍而命終者,皆得生天。
給孤獨長者,何以能在佛陀面前,作師子吼?
因為,長者能說服在其房舍的人,自願歸依佛、法、僧眾,並誓願盡形壽受持佛陀所制的在家五戒。
因此,長者自信,在其房舍的任何人,皆得以三自歸及受持五戒的淨信,命終生天。
佛陀認可長者。
(參考雜阿含第1241)
釋迦牟尼佛的在家優婆夷優婆塞弟子
當學給孤獨長者的自信
釋迦牟尼佛
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
Alex Pan TheWalker

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

聞如是 :

若比丘尼,學世俗技術,以自活命,波逸提。
若比丘尼,以世俗技術,教授白衣,波逸提。
(見後秦三藏佛陀耶舍翻譯 四分律比丘尼戒本)
釋迦牟尼佛
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如是聞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
Alex Pan TheWalker


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續述(四十八)活在回憶(10) ----不可思議的回憶(III)


活在回憶(10) ----不可思議的回憶(III)
佛陀接著告訴房伽婆梵志 :
如是梵志,彼沙門婆羅門以此緣故,各言彼梵自在天造此世界。梵志,造此世界者,非彼所及,唯佛能知。又過此事,佛亦盡知。雖知不著。
苦集滅味過出要,如實知之,以平等觀,無餘解脫,名曰如來。(見同上)
佛陀不認為大梵天王造此世界。大梵天王非自有永有者,梵天處亦非恆常不滅()
佛陀曾直接上梵天,破除婆句梵天所起的惡邪見,謂(梵天)此處常恆非變易法,純一出離之處。(見雜阿含第1195)
有一時,佛陀(居中央)和阿若俱鄰(在東方)摩訶迦葉(在南方)舍利弗(在西方)大目揵連(在北方) ,先後結跏趺坐,在梵天處一梵天頭頂上,破除該一梵天心中所起的惡邪見,謂(梵天)此處常恆非變易法,純一出離之處,未曾見有來至此處,況復有過此上者。(見雜阿含第1196)
佛陀不說,出家沙門婆羅門對於梵天的回憶是虛妄。
佛陀說,出家沙門婆羅門持大梵天王是自有永有者,為眾生父() ,造此世界,梵天處恆常不滅() ,和,梵天認為梵天處常恆非變易法,無過其上者。這些都是錯誤的知見 。    
正確的知見勝過無數過去世的回憶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

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續述(四十七)活在回憶(9) ----不可思議的回憶(II)

活在回憶(9) ----不可思議的回憶(II)
佛陀作過七劫的大梵天王。大梵天王的壽命一劫,佛陀作了七次大梵天王。
佛陀為什麼特別提起大梵天王 ?
大梵天王稱自然化生、自然有(自有),無造彼者,於千世界,最尊第一,無所承受,善諸義趣,富有豐饒,能造萬物,是眾生父母。
難道是錯誤 ?
原來,有部分沙門婆羅門認為大梵天王是自有永有者,梵天恆常不滅()
佛陀認為這種知見是錯誤。
這是怎麼一回事 ?
佛陀告訴房伽婆梵志 :
此諸眾生,隨命壽終,來生此間,其漸長大,剃除鬚髮,服三法衣,出家修道。彼入定意三昧,隨三昧心,憶本所生。(見長阿含卷十一阿[""]夷經)
有梵眾從梵天命終來生人間,長大出家修道,在禪定中回憶上輩子在梵天的事。出家沙門婆羅門以其回憶前世的知見,認為彼大梵天常住不移,無變易法,我等梵天所化,是以無常,不得久住,是變易法。(見同上)  
有部分沙門婆羅門認為大梵天王是自有永有者,梵天恆常不滅()
佛陀和梵志都能回憶同一往事。事實同一,知見卻有正誤之別。
佛陀作何說明 ?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


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續述(四十六)活在回憶(8) ----不可思議的回憶(I)

活在回憶(8) ----不可思議的回憶(I)
火災或水災或風災過後,此世還成,最早從光音天下生梵迦夷宮大梵天王,自稱眾生父母和能化萬物。陸續從光音天下生空梵處的梵輔梵眾,認為他們是大梵天王所化,大梵天王是眾生父母和世間的造物主。而最早來到人間的初始眾生(人類) ,也是從光音天下生。
最早或初始眾生(大梵天王梵輔梵眾和人類)皆來自光音天和自然化生,因此,
大地女神Gaea Eros以及鐵族人種是自然化生,不是不可思議,不是無中生有
,而是有其來有自。
佛陀自述過去世有一輩子七年行慈(修慈心),因此得以七成()劫七敗(壞空)劫不來此世間受生,七劫生光音天,七劫生梵迦夷宮作大梵天王,統領百千世界,三十六次作天帝釋,無數次作轉輪聖王,等等福報。
 (見中阿含第61經,增一阿含卷四護心品第7經,增一阿含卷四十五馬王品第5經。)
佛陀能回憶無數的過去世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


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續述(四十五)活在回憶(7) ----自然化生不是無中生有(IV)

活在回憶(7) ----自然化生不是無中生有(IV)
摘錄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
釋迦牟尼佛告訴比丘 :
火災過已,此世天地還欲成時,有餘眾生福盡命盡行盡,於光音天命終,生空梵處。於彼生染著心,愛樂彼處,願餘眾生,共生彼處。發此念已,有餘眾生福行命盡,於光音天命終,身壞命終,生空梵處。
時先生梵天()即自念言,我是梵王,無造我者,我自然有,無所承受,於千世界最得自在,善諸義趣,富有豐饒,能造化萬物,我即是一切眾生父母。
其後來諸梵,復自念言,彼先梵天,即是梵王,大梵天王,彼自然有,無造彼者,於千世界,最尊第一,無所承受,善諸義趣,富有豐饒,能造萬物,是眾生父母,我從彼有。
彼梵天王顏貌容狀,常如童子,是故梵王名童子。
或有是時,此世還成,世間眾生多有生光音天者,自然化生,歡喜為食,身光自照,神足飛行,安樂無礙,壽命長久。其後此世忽變大水,周遍彌滿,當於爾時,天下大闇,無有日月星辰晝夜,亦無歲月四時之數。
其後此世還欲變時,有餘眾生福盡行盡命盡,於光音天命終,來生此間,皆悉化生,歡喜為食,身光自照,神足飛空,安樂無礙,久住此間。爾時,無有男女尊卑上下,亦無異名,眾共生世,故名眾生。  
 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 
Alex Pan TheWalker    


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續述(四十四) 活在回憶(6) ---- 自然化生不是無中生有(III)


活在回憶(6) ---- 自然化生不是無中生有(III)
佛陀指出,四天王天以上到他化自在天,稱欲界六天,仍有男女情悅。其交歡情況略述如下 :
四天王天、忉利天身身相近,以氣成陰陽。艷摩天相近,以成陰陽。兜率天執手成陰陽。化自在天熟視成陰陽。他化自在天暫視成陰陽。
天女不產,不懷胎生產。所以,欲界六天()都是自然化生於諸天的膝上。四天王天初生狀似人間一、二歲兒,或男或女。忉利天初生狀似人間二、三歲兒,或男或女。艷摩天初生狀似人間三、四歲兒,或男或女。兜率天初生狀似人間四、五歲兒,或男或女。化自在天初生狀似人間五六歲兒,或男或女。他化自在天初生狀似人間六、七歲兒,或男或女。(見同上)
欲界六天亦有婚姻制度。若天帝釋提桓因的第一天后舍脂是阿修羅王女,婚配已跨出天界。(見雜阿含第1106)
欲界六天之上諸天,色界、無色界,無復淫欲。(見長阿含世記經忉利天品 )
梵天王顏貌容狀,常如童子,故名童子,亦稱梵童子。(見長阿含世記經世本緣品。)
Hesiod 說諸神有婚姻制度。然諸神皆由胎生(gageneis)
傳述有誤 ?
大地女神Gaea Eros以及鐵族人種是自然化生,不可思議,無中生有 ?
不,必其來有自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 
Alex Pan TheWalker

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

出家人,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。慈濟人,你們確信合乎佛制戒律?( 3 )

一日不作一日不食。乃至,日出而作、日入而息。
此等自然慧,足以替代如來慧?
出家托缽乞食,是為了作為眾生的良福田。
這是如來慧。
慈濟人,你們懂得嗎?
不懂?
標棒慈濟,沒有如來慧,無以作為眾生的良福田,不就是資源的浪費 !
慚愧?
釋迦牟尼佛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
Alex Pan TheWalker 



出家人,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。慈濟人,你們確信合乎佛制戒律?( 2 )


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、安置田宅、畜養人民奴婢畜生 ; 一切種植及諸財寶,皆當遠離如避火坑。
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於四事供養知量知足,趣得供事不應畜積。
此則略說持戒之相。
戒是正順解脫之本,故名波羅提木叉。
(見佛遺教經)
慈濟人,你們認為,佛陀不知出家人之苦,徒以持戒,限制出家人的自力謀生之道。  
一日不作一日不食。才是正道。
是嗎?
釋迦牟尼佛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
Alex Pan TheWalker 

出家人,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。慈濟人,你們確信合乎佛制戒律?( 1 )


若比丘,種種買賣寶物者,尼薩耆波逸提 。比丘尼亦同。
若比丘種種販賣,尼薩耆波逸提 。比丘尼亦同。
若比丘自手掘地,若教人掘者,波逸提 。比丘尼亦同。
若比丘壞鬼神村波逸提 。比丘尼亦同。
(見四分律比丘戒本與四分律比丘尼戒本)
比丘、比丘尼一日不作的"",假定涉及上面列出的"作為",就是違犯戒律。
佛制的戒律沒有牽就地域的問題。
釋迦牟尼佛優婆塞弟子
潘明正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  
Alex Pan TheWalk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