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2月24日 星期四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八)之5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8)之5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八之5
如實知見佛說八正道中,其所施設之正見 : 一.有施,有說,有齋。二.有善行有惡行,有善惡行果報。三.有此世有他世,有父母有眾生生。四.有阿羅漢善到善向,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,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(註1)
從信師父解釋道 : 這是善趣正見,初學者得依此課目為學習之取向,直到澈悟法住法空,即此善趣正見就是無漏正見,深信正見不疑不惑,自知自證初果須陀洹,到此時節離有無二邊,說於中道。(註2)
如是得苦聖諦智,知苦是此有故彼有,如實知見因緣法、緣生法所生苦法,緣無明行,緣行識………,緣生老病死憂悲惱苦,此等諸法,”法住法空”,無我、無我所。
如是生、老、病、死憂悲惱苦等諸法,法住法空,無我、無我所。惟,苦仍在,純大苦仍聚集。若然,如何滅苦,純大苦聚如何滅 ?
如來所施設正見開示顯發 : 苦,苦的產生原因,苦滅,滅苦的正確方法。如是增上知見苦聖諦,苦集聖諦,苦滅聖諦,苦滅道跡聖諦,重新認知四聖諦。
謂緣不知一切行無常、苦、無我之無明善、惡行(苦的產生原因),而致有此世他世之父母眾生生(苦)。這是苦與苦的產生原因,即苦聖諦與苦集聖諦。
有施(惠施、愛語、行利、同利等無畏施) 、有齋(一坐食、不非時食、受八關戒齋持心如阿羅漢)、有說願之離欲明行,如是,無明離欲而生明,彼無明滅,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。(註3)故有漏盡、苦盡之阿羅漢善到善向,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,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
這是苦滅與滅苦的正確方法,即苦滅聖諦與道滅道跡聖諦。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經第784經。
註2 : 錄自「六入處續」-----雜阿含第二九一經至三四三經,雜阿含第一一六四經至一一七七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147頁倒數第五行至第二行止。
註3 : 見雜阿含經第297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2月17日 星期四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八)之4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8)之4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八之4
從信師父白話解釋 :
佛告足+散陀(摩訶)迦旃延 : 「世間有二種所依的知見,不是認為世間有,便認為世間無。為什麼有如此認知 ? 為欲取、見取、戒取、我語取而有所活動。取所觸發之活動有苦受、樂受、不苦不樂受。緣受有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,滿足三愛時便認為世間有,不滿足三愛時便認為世間無。
如果沒有欲取、見取、戒取、我語取的話,我們心境在眼色,耳聽聲,鼻嗅香,舌嘗味,身觸細滑,意分別諸法而有苦受、樂受、不苦不樂受時,不欲取,不見取,不戒取,不我語取,不住色聲香味觸法。眼見色不計有我,耳聽聲不計有我,鼻嗅香不計有我,舌嘗味不計有我,身觸細滑不計有我,意分別諸法不計有我。苦生任它生,苦滅任它滅,樂生任它生,樂滅任它滅,不苦不樂生任它生,不苦不樂滅任它滅。於彼不疑不惑,法住法空,見法涅槃。不由於他人印證而自知。就叫做正見,這是如來所闡述的正見。(註1)
為什麼這樣說呢 ? “世間集如實正知見,若世間無者不有,”如果確實領悟正,深信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、不善不惡有不善不惡報,而有過去世、未來世、現在世、有父母、有眾生生。原先以為世間無的人,到此時節就不再有依”無”的邊見。“世間滅如實正知見,若世間有者無有,”如果確實領悟正,深信有阿羅漢善到善向,依有施有說有齋,永盡世間喜貪,世間滅,寂靜涅槃。原先以為世間有的人,到此時節就不再有依”有”的邊見。這是離有無二邊,也不說不有不無之邊見,而說於中道。(註2)
所謂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,就是說緣無明行,認為世間有認為世間無,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,純大苦聚集。若無明離欲而生明,無明滅則離於二邊,故行滅,乃至純大苦聚滅。」(註3)
註解
註1 : 錄自「六入處續」-----雜阿含第二九一經至三四三經,雜阿含第一一六四經至一一七七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139頁倒數第二行至140頁第十行止。
註2 : 錄自「六入處續」-----雜阿含第二九一經至三四三經,雜阿含第一一六四經至一一七七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146頁第一行至第八行止。
註3 : 錄自「六入處續」-----雜阿含第二九一經至三四三經,雜阿含第一一六四經至一一七七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147頁倒數第二行至148頁第一行止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八)之3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8)之3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八之3
尊者阿難知闡陀比丘不見苦,不見苦無我,不如實知苦聖諦,無有苦聖諦智,欠缺正見,不見因緣法、緣生法,不知苦是此有故彼有,不知苦滅是此滅故彼滅。故而,尊者阿難複述佛陀教授摩訶迦旃延對於正見之認知。(註1)
佛告足+散陀(摩訶)迦旃延 : 世間有二種依 : 若有,若無。為取所觸,取所觸故,或依有,或依無。若無此取者,心境繫著使不取,不住,不計我。苦生而生,苦滅而滅,於彼不疑、不惑。不由他而知,是名正見。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。
所以者何 ? 世間集如實正知見,若世間無者不有,世間滅如實正知見,若世間有者不無,是名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: 所謂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。謂緣無明行,乃至純大苦聚集,無明滅,乃至純大苦聚滅。(註2)
如是,闡陀比丘見諦無間等,得苦聖諦智,見因緣法、緣生法,知苦是此有故彼有,知苦滅是此滅故彼滅,如是,得法眼淨,知法見法。乃謂一切行空寂,不可得,愛盡離欲涅槃。(註3)
而尊者摩訶迦旃延聞佛說法,於座上漏盡成阿羅漢。(註4)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經第262經。
註2 : 見雜阿含經第262經及第301經。
註3 : 見雜阿含經第262經。
註4 : 見雜阿含經第301經。
2020年12月4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八)之2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8)之2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八之2
佛陀一再與弟子確認 : 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陰無常(註1),五陰是苦(註2),五陰是無常、苦(註3)82,五陰非是我(註4),五陰非有我(註5),五陰非我、不異我、不相在(註6)。
確立五陰無常、苦,是變易法。(註7)
確實認知五陰無常,無常則是苦,苦則非我。非我者,彼(五陰)一切非我,不異我,不相在。(註8)
如是,得以正觀五受陰無我、無我所,見證一切行無常,一切行苦,一切法(或行)無我。從而見諦無間等,得法眼淨,如實知苦聖諦,知法見法,得苦聖諦智。
尊者舍利弗與尊者大目揵連已先於佛陀入滅,又,佛陀不久才入滅。
闡陀比丘警覺,正法不能隨世尊及佛諸大弟子入滅而入滅 !
趕緊請教尊者阿難,如何知法見法 !
註1 : 見雜阿含經第11經、第12經、第62經、第86經。
註2 : 見雜阿含經第87經。
註3 : 見雜阿含經第82經。
註4 : 見雜阿含經第33經。
註5 : 見雜阿含經第32經、第34經。
註6 : 見雜阿含經第58經、第82經、第83經。
註7 : 見雜阿含經第30經、第31經、第32經、第41經、第42經、第46經、第58經、第61經、第83經、第85經。
註8 : 見雜阿含經第9經、第10經、第11經、第12經、第76經、第84經、第85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八)之1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8)之1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八之1
闡陀比丘自稱,”已知色無常,受、想、行、識無常,一切行無常,一切法無我,涅槃寂滅。” (註1)
一切行無常,一切行苦,一切法(或行)無我,涅槃寂滅(涅槃即滅盡或滅盡即涅槃)。謂之四法本末。(註2)
闡陀比丘所謂 : 一切行無常,一切法無我,涅槃寂滅,欠缺”一切行苦”,構不成四法本末。
如是,闡陀比丘不見”一切行苦”,即不見色是苦,不見受、想、行、識是苦,如何如實知一切法無我 ?
佛陀每謂 : 色無常,無常即苦,苦即非我,非我者,亦非我所。
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(註3)
佛陀與尊者舍利弗,每每與佛弟子問答,以引導諸弟子認知五陰無常、苦、無我。
乃,問曰 : 色為常為無常耶 ? 答曰 : 無常。
又問曰 : 若無常是苦耶 ? 答曰 : 是苦。
又問曰 : 若色無常苦是變易法,於意云何 ? 聖弟子甯於中見色是我、異我、相在不 ? 答曰 : 不也。
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(註4)
闡陀比丘不見一切行苦,不見五陰無常、苦、非我,焉能見諦無間等,知法見法,得苦聖諦智 ?
註解
註1
: 見雜阿含經第262經。
註2 : 見增一阿含經卷18四意斷品第26之1第8經、第9經,增一阿含經卷23增上品第31第4經,增一阿含經卷36八難品第42之1第3經。
註3 : 見雜阿含經第9經、第10經、第11經、第12經。
註4 : 見雜阿含經第30經、第31經、第32經、第33經、第34經、第58經、第82經、第83經、第85經、第86經、第87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七)之3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7)之3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七之3
從信師父”解釋” : 阿支羅迦葉辭去世尊不久,在途中為母牛所觸殺。若在現代環境,就是車禍死亡。用常人的想法,就是很不幸。用宗教徒的想法,佛教徒可能認為善無善報,基督徒可能認為惡有惡報。但實際上阿支羅迦葉已證得阿羅漢果究竟解脫,阿羅漢果是四聖果的最高聖果。在家人精勤學佛也一樣可證得阿羅漢果,若不即時出家,便即刻離開此世間。因為世間沒有在家身分的阿羅漢、辟支佛、佛。為什麼 ? 離欲才畢竟清淨,而畢竟清淨之身不在在家。
如經文中說,阿支羅迦葉聞佛說法之後即刻證得法眼淨,即是證得初果須陀洹。一般而言,須陀洹最遲天上人間七次往生能究竟解脫證阿羅漢果,他卻於稍後為母牛所觸殺而證得阿羅漢果。從此一事實可知,阿支羅迦葉若不是在家人,當於聞佛說法之後遠塵離垢心解脫慧解脫,馬上證得阿羅漢果。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,家人以智慧第一著稱的質多羅長者,在世時只證得在三果阿那含果,去世後也只是阿那含果。由此可知,阿支羅迦葉並非泛泛之輩,用心於解脫道已多時,只缺臨門一腳。這也說明,究竟解脫之學,只在佛法中 : 不見諦不得法眼淨,便不得究竟解脫。
註解
註1 : 錄自「六入處續」-----雜阿含第二九一經至三四三經,雜阿含第一一六四經至一一七七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173第四行至174第八行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1月13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七)之2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7)之2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七之2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經第302經。
註2 : 從信師父白話解釋 : 佛告迦葉 :
「如果說,受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自行安排自己來承受的,我應說苦是自己造成的。
如果說,受生老病死憂悲惱苦,就是他人安排別人去承受的,那就是他人所造成的。
如果說,受生老病死憂悲惱苦,就是自己及他人共同安排的,居然共同安排生老病死憂悲惱苦,苦當然就是自己及他人所造成的。
但事實上不是這樣,所以我無法回答你。
如果說,受生老病死憂悲惱苦,不因自己及他人,無因而自然生的,事實並非如此,我也無法回答你。
捨離這些邊見,正確的說中道,如來是這樣說的 : “ 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。就是說,緣愚癡無知的行為,乃至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現象聚集出現。若愚癡無知寂滅則行為寂滅,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現象便寂滅。” 」
釋迦牟尼佛說明道理之後,阿支羅迦葉遠離愚癡無知,心智大開,豁然明白世間真相。
錄自「六入處續」-----雜阿含第二九一經至三四三經,雜阿含第一一六四經至一一七七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165至166。
原文見雜阿含經第302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七)之1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7)之1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七之1
阿支羅迦葉問佛 : 苦自作 ? 苦他作 ? 苦自他作? 苦非自非他無因作 ?
佛皆回答 : 無記。
迦葉又問佛 : 云何無因作者 ? 瞿曇,所問苦自作耶 ? 答言無記。他作耶
? 自他作耶 ? 非自非他作耶 ? 答言無記。今無此苦耶 ?
佛告迦葉 : 非無此苦,然有此苦。
迦葉白佛言 : 善哉,瞿曇,說有此苦。為我說法,令我知苦見苦。(註1)
阿支羅迦葉想得苦聖諦智。
如實知「苦聖諦」就是證得「苦聖諦智」。
於是,佛告迦葉 : 若受即自受者,我應說苦自作。若他受他即受者,是則他作。若受自受他受,復與苦者,如是者自他作。我亦不說。若不因自他,無因而生苦者,我亦不說。離此諸邊,說其中道。如來說法 : 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。謂緣無明行,乃至純大苦聚集。無明滅則行滅,乃至純大苦聚滅。佛說此經已,阿支羅迦葉遠塵離垢,得法眼淨。(註2)
如是,阿支羅迦葉見諦得無間等,知苦見苦,如實知「苦聖諦」得「苦聖諦智」,證須陀洹果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1月8日 星期日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六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6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六
復次,苦聖諦智當復知,本所未曾聞法,當正思惟時,生眼、智、明、覺
。(註1)
於五受陰、六見處乃至六入處觀察非我、非我所,見諦無間等,見證諸行無常、苦、非我。如實知苦聖諦,即得苦聖諦智。(註2)
知「無間等」就是知苦聖諦的先決條件,於苦聖諦見諦得「無間等」,修無間等才後續知苦集聖諦、苦滅聖諦、苦滅道跡聖諦。(註3)
而所謂苦聖諦智,即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,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。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,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。(註4)
從信師父註解 : 如實知「苦聖諦」就是證得「苦聖諦智」。苦聖諦智就是如實知「法住法空」,所以如實知,由於諸法「法住法空」才能隨順緣起,無明緣行,行緣識,無明識追逐名色,成立了「名色」而有後續的生命及其生存的世間。緣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聚集。(註5)
有苦聖諦智才能如實知苦集聖諦,苦滅聖諦,苦滅道跡聖諦。學佛如果不在苦聖諦這裡證得苦聖諦智,就不如實知「名色」,後續就無法理解苦集、苦滅、苦滅道跡聖諦。這是三轉十二行的二轉五行。(註6)
註解
註1
: 見雜阿含經第379經。
註2
: 五受陰觀察無我無我所,見雜阿含經第32經、第33經、第34經、第 82經、第85經。六見處觀察無我無我所,見雜阿含經第133經至第141經。六入處觀察無我無我所,見雜阿含經第373經、第374經。
註3
: 錄自「四聖諦」-----三世諸佛成佛之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159。
註4 :
見阿含經第296經。
註5 :
錄自「四聖諦」-----三世諸佛成佛之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98。
註6 :
同上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五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5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五
佛謂四聖諦光明逾於佛光明,而且,此三千大千世界,合集螢火、欲界諸天光明、色界諸天光明、地自在天光明乃至佛光明,不如苦諦光明,集諦、滅諦、道諦光明。(註1)
知四聖諦,於四聖諦無間等,其意義在此。
於五受陰、六見處乃至六入處觀察非我、非我所,見諦無間等,見證諸行無常、苦、非我。進而,愛欲滅盡,愛滅、取滅、有滅乃至生滅,如是,愛欲永盡無餘,正無間等,見證滅盡為涅槃。如是,具足見證四法本末。如是如是,於諸世間都無所取,無所取故,無所著,無所著故,自覺涅槃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
由此可見,知四聖諦與見證四法本末,在於”無間等智”,並行通達涅槃。
註解
註1 : 見長阿含經卷20世記經忉利天品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四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4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四
尊者舍利弗向尊者摩訶拘絺羅總結,說道 : 阿羅漢亦思惟,此五受陰為病、為癰、為刺、為殺、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。所以者何 ? 為得未得,證未證故,見法樂住故。(註1)
佛向鹿野苑五比丘強調於四聖諦無間等,乃謂 : 若得辟支佛道證,彼一切知四聖諦故。………如是知、如是見、如是無間等,亦如是說。若得無上等正覺,彼一切知四聖諦故。………如是知、如是見、如是無間等,亦如是說。(註2)
知四聖諦乃在於四聖諦無間等。
故而,無佛之世,逢小劫(註3),出家修梵行成就辟支佛。
彼如何得辟支佛道證 ? 就在知四聖諦,於四聖諦無間等。
又無佛之世,逢大劫(註4),出家修梵行成就無上等正覺。
彼如何成就佛道 ? 就在知四聖諦,於四聖諦無間等。
從得須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羅漢果、辟支佛果、乃至成佛,皆在知四聖諦,於四聖諦無間等。
註解
註1 : 見雜阿含經第259經。
註2
: 見雜阿含經第393經。
註3
: 見增一阿含經卷47禮三寶品第50第10經。
註4 :
同上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三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3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三
從信師父註解 :
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就已說,正思惟苦集滅道四聖諦,時生眼智明覺。「眼」就是法眼淨,就是如實知「苦聖諦」時,知道生命及世間形成真相。就是得「無間等」而有法眼淨。(註1)
知「無間等」就是知苦聖諦的先決條件,於苦聖諦見諦得「無間等」,修無間等才後續知苦集聖諦、苦滅聖諦、苦滅道跡聖諦。(註2)
如果聽聞苦聖諦,於「名色」已知已解,就是已見諦得「無間等」。才能如實知苦集聖諦,已知已斷「無明、有、愛」。才能如實知苦滅聖諦,已知已證。才能如實知苦滅道跡聖諦,已知已修。永斷愛欲,斷除貪欲、瞋恚、愚癡心結,我慢解脫,就是無我無我所,就是無間等。這才究竟解脫不受後有。(註3)
故而,於苦聖諦見諦得「無間等」者及未得「無間等」者,仍需修無間等。
如何修無間等 ?
尊者舍利弗言 : 若比丘未得無間等法,欲求無間等法,精勤思惟,五受陰為病、為癰、為刺、為殺、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。所以者何 ? 是所應處故。
尊者舍利弗接著說道 : 若比丘於此五受陰精勤思惟,得須陀洹果已,欲得斯陀含果證者,亦當精勤思惟,此五受陰為病、為癰、為刺、為殺、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。所以者何 ? 是所應處故。(註4)
註解
註1
: 錄自「四聖諦」-----三世諸佛成佛之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111。
註2
: 錄自「四聖諦」-----三世諸佛成佛之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159。
註3
: 錄自「四聖諦」-----三世諸佛成佛之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123。
註4
: 見雜阿含經第259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二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2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二
專精禪思、方便禪思、無量三摩提,皆可得「無間等」。見諦(解四真諦苦集滅道或見四真諦),亦皆可得「無間等」。(註1)
從信師父註解 : 觀五陰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或觀六入處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如實知五陰、六入處無我無我所,得法眼淨,便證得「無間等」。(註2)
如是,如實知五陰、六入處無我無我所,亦可得「無間等」。但是,此等「無間等」並非即是「正無間等」,得自覺涅槃,究竟苦邊。例如,差摩比丘未非漏盡前,就如是回答陀娑比丘 : 我觀五受陰非我、非我所,非漏盡阿羅漢也……….我於我慢我欲我使,未斷未知未離未吐。(註3)
差摩比丘自知觀五受陰非我、非我所,得無間等,並非「正無間等」,無以自覺涅槃,究竟苦邊。
所以,佛回答其獨子羅睺羅所問 :
「羅睺羅,比丘若如是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,無有我、我所見、我慢使繫著者,比丘是名斷愛欲,轉去諸結,正無間等,究竟苦邊。」(註4)
觀五受陰非我、非我所,得無間等,進而,於此五受陰不著、不受,永斷愛欲,解脫我慢,斷除我慢使繫著,當得正無間等,自覺涅槃,究竟苦邊。
註解
註1
: 見雜阿含經第92經、第93經、第109經。
註2:
錄自「六入處」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518。
註3
: 見雜阿含經第103經。
註4
: 見雜阿含經第23經,另見雜阿含經第24經、雜阿含經第198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一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1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一
從信師父註解 :
「修無量三摩提」。三摩提就是三昧,就是一心,就是內寂其心。修無量三摩提的「無量」有四義 :
一者,是達到一心的方法有無量多種………學習”一其心,以行” (筆者添增)各種止觀,就是修無量三摩提。
二者,是日常生活有各種情緒…….就要有不同的止觀方法來對治,所以要學習多種止觀法。就是修無量三摩提。
三者,是修習慈悲喜捨心,使慈心無量、悲心無量、喜心無量、捨心無量,就是修無量三摩提。
四者,有人在初禪時就能如實顯現正知正見…….有人內寂其心在四禪境界都還無法如實顯現正知正見,就要進入無量空入處禪定、無量識入處禪定、無所有入處禪定、非想非非想入處禪定,就是修無量三摩提。
最常被使用的止觀法門,就是十念法 : 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、念休息、念安般、念身、念死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2十念品第2第1經至第10經,增一阿含經卷3廣演品第3第1經至第10經。筆者附註。) (註1)
修無量三摩提,見中阿含經第98經。從信師父著,三十七菩提分,篇目「四念處實踐」有註解。(註2)
註解
註1 :
錄自「四聖諦」-----三世諸佛成佛之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329至330。
註2
: 錄自「四聖諦」-----三世諸佛成佛之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338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9月25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九十)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90)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十
從信師父註解 :
「禪思」就是離欲禪定之思,離欲才可能內寂其心。八正道就是離欲修禪定,就是以前七正道收拾身心,所以能內寂其心。如果不修習八正道禪定,那是外道禪,禪坐只是胡思亂想禪,不是禪思。為什麼要禪思呢 ? 八正道的禪定,以內寂其心為休息行為。身心在離欲的休息狀態,禪思佛法的教義,無間等智就會發生明智的作用。(註1)
外道習禪不知苦滅道跡聖諦,不知八正道,所受四禪八定,四禪就是色愛,四無色定就是無色愛,就是以禪定樂取代婬欲樂,有禪定愛無法內寂其心,又無四聖諦的智慧,沒有滅盡定,無法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。死後往生其禪定天,失禪之後就又再生再死,無止盡的生生死死。
所以八正道禪定是以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為目的,不是以四禪八定為目的。八正道的四禪八定是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工具而已,不是目的。(註2)
註解
註1
: 錄自「四聖諦」-----三世諸佛成佛之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326。
註2
: 錄自「四聖諦」-----三世諸佛成佛之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327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9月19日 星期六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八十九)之5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89)之5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九之5
註解
註1
: 見「五陰」-----雜阿含第一經至第八十七經,釋從信註解,廣善精舍出版,頁424。
註2 :
見雜阿含經第402經。
註3 :
見長阿含經卷十一阿㝹夷經。
註4 :
見雜阿含經第296經。
註6 : 見中阿含經第137經。
註7 : 見增一阿含經卷18四意斷品第26之1第8經及第9經。另見,增一阿含經卷23增上品第31第4經,增一阿含經卷36八難品第42之1第3經。
註8 : 見雜阿含經第34經。
註9 : 見雜阿含經第109經。
註10 : 見雜阿含經第34經,第32經、第33經、第76經、第84經、第85經。
註11 : 見雜阿含經第109經。
註12 : 「羅睺羅,比丘若如是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,無有我、我所見、我慢使繫著者,比丘是名斷愛欲,轉去諸結,正無間等,究竟苦邊。」見雜阿含經第23經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八十九)之4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89)之4
當轉法輪之九之4
佛又說道 : 「比丘,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、非我所,如是觀察,於諸世間都無所取,無所取故,無所著,無所著故,自覺涅槃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」(註10)
尊者舍利弗亦如是告諸比丘 : 「所有諸色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麄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一向積聚,作如是觀,一切無常,一切苦,一切空,一切非我,不應愛樂攝受保持。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不應愛樂攝受保持。」(註11)
如是,六入處觸所緣受,不應愛樂攝受保持,則愛欲永盡無餘,於諸世間都無所取,如是愛滅故取滅,取滅故有滅,有滅故生滅,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,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。
如是,愛欲永盡無餘,滅盡涅槃,見證滅盡為涅槃,涅槃為滅盡,涅槃為永寂,涅槃休息。
如是,具足見證四法本末,正無間等。(註12)
取材自Alex
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八十九)之3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89)之3
當轉法輪之九之3
佛在鹿野苑告餘五比丘 : 「色非有我……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」
佛問道
: 「 比丘,色為是常為無常耶 ? 」
答曰
: 「無常。」
復問
: 「若無常者,是苦耶 ? 」
答曰
: 「是苦。」
佛更問道 : 「比丘,若無常苦,是變易法。多聞聖弟子甯於中見是我異我、相在不 ? 」
比丘白佛 : 「不也,世尊。」
佛又說道 : 「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是故比丘,諸所有色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粗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非我、非我所,如實觀察。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」
(註8)
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非我、非我所,如實觀察,見四真諦得如實無間等。(註9)
如是如實見證諸行無常、諸行苦、諸行無我。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八十九)之2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89)之2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九之2
佛說:如來從昔夜覺無上正盡之覺,至於今日夜,於無餘涅槃界,當取滅訖,於其中間,若如來口中,有所言說,有所應對者,彼一切是真諦不虛,不離於如,亦非顛倒,真諦審實。(註6)
以無間等故。
因無間等故,自知自證四法本末。
故,佛乃告諸比丘:
今有四法本末,我躬自知之而作證於四部之眾、天上人中。
云何為四?
一者,一切諸行皆悉無常。我今知之,於四部之眾,天上人中而作證。
二者,一切行苦。
三者,一切行無我。
四者,涅槃休息( 涅槃為永寂 ; 滅盡為涅槃 ; 涅槃為滅盡 )。
我今知之,於四部之眾,天上人中而作證。是謂,比丘,四法之本。是故於天上人中而獨得尊。(註7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
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------
詳閱四部阿含經,思惟佛、法、僧眾(八十九)之1
壹.佛陀-----如來至真等正覺,十號具足(89)之1
諸佛常法----- 如來在世間,應行五事
當轉法輪之九之1
從信師父註解 :
方便禪思主要目的,不是為了內寂其心,獲得四禪八定,而是為了觀察五陰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破除我、我所的知見,證得須陀洹果,從此一路正確的趣向涅槃。(註1)
專精禪思得如實無間等,禪思內寂其心與修無量三摩提,亦得如實無間等,成就世、出世間之正知正見。
如實知苦、集、滅、道,於此四聖諦平等正覺,名為如來。(註2)
佛謂 : 彼沙門婆羅門……各言,彼梵自在天造此世界,……造此世界者,非彼所及,唯佛能知。又過此事,佛亦盡知。雖知不著,苦、集、滅、味、過、出要,如實知之。以平等觀,無餘解脫,名曰如來。(註3)
以專精禪思得如實無間等故。
佛謂 : 因緣法、緣生法,如來自所覺知,成等正覺,為人演說,開示顯發,謂此等諸法,法住法界,法住法空,法如,法爾,法不離如,法不異如,審諦真實,不顛倒。(註4)
以得無間等故。
乃謂:佛於初夜成最正覺及末後夜,於其中間,有所言說,盡皆如實,故名如來。復次,如來所說如事,事如所說,故名如來。(註5)
以無間等故。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