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三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20)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)
註解3() :
尊者舍利弗白佛言 : 世尊,譬如國王有邊城,唯有一門,……人民入出皆從此門若入若出,其守門者雖復不知人數多少,要知人民出入唯從此門,更無他處。如是,我知過去彼當來世今現在諸佛如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,惱心、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,住四念處,修七覺分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佛告尊者 : 如是,如是。(見雜阿含經第498經。)
所以說,四念處是唯一涅槃道。而所謂四念處,身身觀念處、受心法法觀念處,亦稱自處、自行處父母境界(見雜阿含經第617)或自所行處父母境界(見雜阿含經第620)佛陀所憶起之童年父王樹下,離欲惡不善法,有覺有觀離生喜樂,係住四念處而得,故稱之 : 佛陀童年父王樹下之父母境界。四念處、父母境界通稱一乘道(見雜阿含經第535550經、第607經、第1189)或一入道(見增一阿含經卷5一入道品第121)
佛陀成佛未久,於菩提樹下,作是念 : 有一乘道能淨眾生,度諸憂悲,滅除苦惱,得真如法,謂四念處。何等為四 ? 身身觀念處,受心法法觀念處。爾時,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,譬如力士屈伸臂頃,於梵天沒住於佛前,作是歎言 : 如是世尊 ! 如是善逝 ! (見雜阿含經第1189)
可見四念處是佛、梵同道,四念處,例如安般念觀自身入息、出息具足身受心法四觀念處,滿足七覺支,得諸明解脫,具體揭示個人之自主性與自知自證的解脫和涅槃道。其乃眾生各自之父母境界與共同理性,宣示亙古常設之自由大道。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2月21日 星期五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二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19)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)
註解3() :
佛陀觀察羅云心解脫智已熟,已能先知法住,後知涅槃,堪任受增上法。告訴羅云 : 一切無常。(見雜阿含經第200經。)
復告訴羅云 : 當修行安般法,以除諸欲惡不善法。羅云悉知如何修行安般法後,往安陀園一樹下,正身正意結跏趺坐,無他餘念,繫心鼻頭,出息長、短、冷、暖、暖盡,知息長、短、冷、暖、暖盡。入息長、短、冷、暖、暖盡,知息長、短、冷、暖、暖盡。息從身出身入,有時有息,有時無息,息從心出心入,皆知之。如是身身觀念、受心法法觀念,欲心便得解脫,無復眾惡,離諸欲惡不善法,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初禪乃至第四禪成就遊。羅云以此三昧心,自識宿命無數劫事,開發宿命智明。知眾生所趣之心,開發他心通智。復以天眼無瑕穢,觀眾生逝者,善色、惡色、善趣、惡趣,開發生死智明。復更施意成漏盡心彼觀此苦、此苦急、此苦盡、此苦出要,如實知之。彼以作是觀,欲漏、有漏、無明漏心得解脫,已得解脫,便得解脫智 :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,更不復受有,知如真。是時,尊者羅云便成阿羅漢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8安般品第171經。)
佛陀未成正覺,坐於菩提樹下,應如尊者羅云般,正身正意結跏趺坐,無他餘念,繫心鼻頭,觀出息入息,如是身身觀念、受心法法觀念,欲心便得解脫,無復眾惡,離諸欲惡不善法,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初禪乃至關漏盡成無漏,心解脫,慧解脫 : 生死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更不復受有,知如真。即成無上正真之道,成佛。(見,增一阿含經卷23增上品第238經,中阿含經第204經。)
如是親證 : 安那般那念多修習滿足已,能令四念處滿足、七覺分滿足乃至明解脫滿足。(見雜阿含經第810經。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一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18)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)
註解3() :
佛在童年時,曾隨父王視察田作人之耕事,見牛犁翻土,飛鳥群集,爭食土壤中蟲。佛陀不忍卒睹,遂走向一閻浮提樹,於樹下結跏趺坐,正身正念,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初禪乃至第四禪成就遊。如是從父母境界入甚深禪定。待淨飯王發現佛坐於閻浮提樹下,驚見一切餘樹影皆轉移,唯此閻浮提樹,其影不移蔭。尊者阿難歎曰 : 是世尊未曾有法 !(詳見中阿含經第32經。)
佛陀於大畏山修苦行,不得涅槃道,乃憶起童年這段,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初禪乃至第四禪成就遊。認為此或能是道。”(見增一阿含經卷23增上品第318經。)
什麼是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初禪乃至第四禪成就遊 ?
如何有覺有觀,離欲惡不善法,心喜身樂,初禪乃至第四禪成就遊 ?
佛陀告訴羅云(即羅睺羅,佛獨子)修安般法除去愁憂,無有諸想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8安般品第171經。)
安那般那法,安那意即出息,般那意即入息,簡稱安般法或安般念,即觀息出息入,觀察自身呼吸的出入。
觀息出息入,如是有覺有觀,離欲惡不善法,心喜身樂,初禪乃至第四禪成就遊至自致涅槃。(見,增一阿含經卷1十念品第28經,增一阿含經卷2廣演品第38經,雜阿含經第810經。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三十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17)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之註解()
註解
1 :
娑伽梵天對來訪的馬血天子說道 : 此處無為之處,無生老病死、無終始、亦無愁憂苦惱。馬血天子作是念 :
此處是求得涅槃之地 ? 涅槃之中,無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愁憂苦惱。又,此處是世界之極邊 ?
赤馬天子也這樣問佛陀 : 頗有能行過世界邊,至不生、不老、不病、不死之處 ?
赤馬天子同馬血天子一樣,都想藉高超神足飛行術,超越世界邊,到達不生、不老、不病、不死之處,以獲致涅槃。佛陀告訴馬血天子 : 當乘賢聖八品徑路(八正道),然後得盡生死邊際以獲致涅槃。佛陀也告訴赤馬天子 : 如實知世間、世間集、世間滅、世間滅道跡,彼八正道可斷,證世間滅,超越世界邊,至不生、不老不病、不死之處,獲致涅槃。總而言之,八正道是通往涅槃之道。(以上參考 : 增一阿含經卷38馬血天子品第4311經,雜阿含經第1307經。)
2 :
佛陀指出,諸禪行者 : 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得初禪成就遊,住彼樂,命終生梵身天中 ; 得第二禪成就遊,住彼樂,命終生晃昱天(光音天); ……乃至得非想非非想處成就遊,住彼樂,命終生非想非非想處天中。如是意行生。若度一切非想非非想處,想知滅身觸成就遊慧見諸漏盡斷智,得此定、依此定、住此定已,不復受生老病死,是說苦邊,自致涅槃。(見中阿含經第168經。)
諸成就四禪八定之禪行者,意行生,仍受生老病死。故而,佛陀記優陀羅羅摩子(優蹋藍弗)命終生非想非非想處天中,於彼壽盡,復來此間,生於狸中,為著翅惡狸,飛禽走獸,無得脫者,彼命終生地獄中。記羅勒迦藍(阿羅羅伽羅摩)命終生無所有處天中,於彼命終,生人間為邊地國王,傷害人民不可稱計,命終亦生地獄中。沒人問兩位羅摩或仙人何時當盡苦際 ? 所以,世尊不進一步記說尊者大拘絺羅這樣回答梵志女須深。
(以上參考 : 中阿含經第114經,增一阿含經卷10勸請品第198經。)
 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九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16)

佛陀為求無上安隱涅槃之法(1),捨棄阿羅羅和鬱陀羅兩羅摩之法(2),前往大畏山修苦行歷經六年不得其法,乃憶起童年父王樹下之父母境界,此或是其法(3),遂捨苦行循中道,依八正道(4),終於尼連禪河岸邊覺樹(菩提樹,原名鉢多樹)(5)敷草為尼師壇,結跏趺坐,作是誓言 : 要不解坐,至得漏盡。終於坐上得無病、無老、無死、無愁憂慼、無穢汙、無上安隱涅槃。(6)  故而,得漏盡即得無上安隱涅槃若然,如何得漏盡 ?
佛陀成等正覺後,往鹿野苑為五比丘三轉十二行四聖諦。(7)
告訴五比丘 : 若如來出興于世,無所著、等正覺、明行成為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道法御、天人師、號佛、眾祐(十號具足) (8),彼斷乃至心穢慧羸,離欲離諸惡不善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,如是定心清淨得不動心修學漏盡智通作證,知此苦如真,知此苦集,知此苦滅,知此苦滅道如真。知此漏如真,知此漏集,知此漏滅,知此漏滅道如真。彼如是知、如是見欲漏心解脫、有漏無明漏心解脫,解脫已,便知解脫 : 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更不受後有,知如真。是說無餘解脫是說無病、無老、無死、無愁憂慼、無穢汙無上安隱涅槃。(9)
所以,依於八正道,離欲離諸惡不善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,如是定心清淨得不動心,修學漏盡智通作證,即是得漏盡、得無上安隱涅槃之道。(10)  漏盡即涅槃。漏盡無漏心解脫,故說涅槃即是貪欲、瞋恚、愚癡永盡,一切煩惱永盡。(11)
心解脫同時慧解脫,真實智生(稱慧解脫或解脫知見)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更不受後有,知如真。佛陀特別指出慧解脫在於,先知法住,後知涅槃,不必離欲惡不善法乃至身作證具足住。(12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八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15)

佛陀指出,諸有沙門婆羅門於末劫末見,說眾生現在泥洹。彼盡入五見中 : .我於現在五欲自恣。二. 我去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入初禪,此名現在泥洹。三.我滅有覺有觀,無覺無觀,內喜一心,定生喜樂,入第二禪,此名現在泥洹。四.我除念捨喜住樂,護念一心,自知身樂,賢聖所說,入第三禪,此名現在泥洹。五.我樂滅苦滅,先除憂喜,不苦不樂,護念清淨,入第四禪,此名第一泥洹。(1)
涅槃不在此火水風三災所不及處之果實天等第四禪,更不在第三禪、第二禪、初禪乃至現世五欲自恣之人間。涅槃亦不在非想非非想處、無所有處、識處、空處。因為,以上諸天壽命有盡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八萬四千劫、無所有處天壽四萬二千劫、識處天壽兩萬一千劫、空處天壽一萬劫,第四禪果實天壽四劫、第三禪徧淨天壽三劫、第二禪光音天壽二劫、初禪梵迦夷天壽一劫,現世五欲自恣之人,若不修四神足,其壽命亦與常人差異不大。(2)   涅槃或泥洹是什麼 ? 佛世尊怎麼說 ?
世尊認為,阿羅羅伽羅摩之法,度一切識處得無所有處成就遊,和鬱陀羅羅摩之法,度一切無所有處得非想非非想處成就遊,皆不趣智、不趣覺、不趣涅槃,不能得無病、無老、無死、無愁憂慼、無穢汙、無上安隱涅槃。(3)
所以說,涅槃就是無病、無老、無死、無愁憂慼、無穢汙無上安隱。
或許,柏拉圖有此認知。

不捨如是行、如是形、如是相 ; 不欲法、念法、樂法,亦即,捨真、善、美理型之欲、念、樂,始有涅槃可得。

若然,如何得到無病、無老、無死、無愁憂慼、無穢汙、無上安隱之涅槃 ?

註解

1 : 見長阿含卷14梵動經。

2 : 見長阿含世記經卷20忉利天品。

3 : 見中阿含經卷56204經。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七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14)

柏拉圖若作苦、集、滅、道四聖諦思惟,亦於五盛陰觀察如病、如癰、如刺、如殺、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非我所,故自覺涅槃或漏盡無漏心解脫、慧解脫,入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,或入有餘涅槃界,於彼五不還天而般涅槃。如是不入輪迴,成就其末世論。故而,佛陀說 : 「若不爾者」,若不如是思惟仍欲法念法、樂法,沉思於真善美的理型。如是,「或生因性果實天,若不爾者生福生天,若不爾者生少福天。」(1)
因性果實天、福生天、少福天皆屬色界四禪係火、水、風三災所不及之地,當是柏拉圖終其一生所追求的永恆世界,即理型世界。尤其色界初禪以上天人屬思食眾生,即以理念或理型為滿意。世尊指出,有三樂生 : 一者,眾生自然成辦,生歡樂心,如初、二禪梵、光音天初始生時。二者,有眾生以念為食,自唱善哉 ! 如二禪光音天。三者,得止息樂,如三禪遍淨天。(2)  第四禪天更勝,幾可心想事成,無事不成辦。如是,色界第四禪天就是柏拉圖所追求的不生不滅的終極理型世界。世尊謂 : 諸有沙門婆羅門,於末劫末見()現在生泥洹論,謂如我樂滅苦滅,先除憂喜,不苦不樂,護念清淨,入第四禪,此名第一泥洹。(3)
末劫末見即末世論。第四禪名第一泥洹(涅槃),柏拉圖認同此末世論見解乎 ?

註解

1 : 見雜阿含第870經。

2 : 見長阿含經卷8眾集經。

3 : 見長阿含經卷14梵動經。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1月9日 星期五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六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13)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四)乙文之註解(II)

3 : 尊者陀驃摩羅子於佛前取般涅槃,乃入三昧如其正受,騰身於空,行住坐臥,作種種變化隨即於空中,內身出火,還自焚其身,取無餘涅槃,消盡寂滅,令無餘塵,譬如空中然()燈,油炷俱盡。尊者空中涅槃,身心俱盡,亦復如是。(見雜阿含第1076)

如是,薪盡火滅,識滅,不更受有
阿室已比丘作是念 : 此身四大,地水火風,何由永滅 ?
何由薪盡 ? 薪盡不因燃燒盡 ? 而因火滅 ?
佛如是偈答 :
何由無四大 地水火風滅 ……何由無名色 永滅無有餘 應答識無形 無量自有光 此滅四亦滅 …… 識滅餘亦滅(見長阿含堅固經)
名色就是身心,身是四大和合,心無形即心即意即識。佛的解答 : 識滅名色滅四大滅無餘。謂此有故彼有 : 識緣名色,名色是識所緣。此無故彼無 : 識不緣名色,名色則無。何以識不緣名色 ?
無量自有光滅無明,無明滅則行滅,行滅則識滅,識滅則名色滅……如是成就不生法,識滅則四大永滅不生。
無量自有光如何生成 ?
知苦聖諦、知苦集聖諦、知苦滅聖諦、知苦滅道跡聖諦,如是知,如是見,如是無間等,一切漏盡無漏,心解脫慧解脫。(見雜阿含第393)
 如是,漏盡智明生無量自有光。何以見得 ?
佛說 : 合集爾所螢火光乃至欲界諸天光明、色界諸天光明、地自在天光明、佛光明,不如四聖諦光明。(見長阿含世記經忉利天品)
漏盡智明因四聖諦光明而生無量自有光,明矣。故而,薪盡火滅是無明滅行滅、識滅、四大亦永滅的不生法,應作四聖諦思惟,柏拉圖等賢哲能不知之 ?
4 : 見中阿含第168經、雜阿含第870經。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五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12)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四)乙文之註解(I)
1 : 阿難回述世尊如是教導,謂說彼不憶念如是行、如是形、如是相,然於彼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法作如病、如癰、如刺、如殺、無常苦、空、非我 思惟,於彼法生厭……愛盡、無欲、滅盡、涅槃。(見雜阿含第864)
如是自覺涅槃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於彼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法作如病、如癰、如刺、如殺、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 思惟,即修無間等法。(見雜阿含第259)
尊者舍利弗乃謂 : 得阿那含果證已,欲得阿羅漢果證,當復精勤思惟此五受陰法,為病、為癰、為刺、為殺、無常、苦、空非我。(見同上雜阿含第259)
為什麼 ?
尊者舍利弗說道 : 於此五受陰觀察如病、如癰、如刺如殺、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非我所,於此五受陰不著不受,不受故不著,不著故自覺涅槃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(見雜阿含第104)
修無間等法可致四聖諦與四法本末(諸行無常、苦、無我,涅槃寂靜)無間等,而得自覺涅槃或漏盡無漏心解脫、慧解脫。故而世尊說 : 若一切漏盡無漏心解脫、慧解脫,見()法自知作證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彼一切悉知四聖諦。何等為四 ? 知苦聖諦、知苦集聖諦、知苦滅聖諦、知苦滅道跡聖諦,如是知,如是見,如是無間等,亦如是說。(見雜阿含第393)
故而,於我者,無我無我所,當來無我亦無我所,如實知苦聖諦、知苦集聖諦、知苦滅聖諦、知苦滅道跡聖諦,如是知,如是見已,欲有漏心解脫,有有漏心解脫,無明漏心解脫,解脫知見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(見雜阿含第865)
若不能愛盡無欲滅盡涅槃(即自覺涅盤)或欲有漏心解脫有有漏心解脫、無明漏心解脫(即漏盡無漏心解脫、慧解脫),不得解脫,以欲法念法樂法故,取中般涅槃。若不如是,或生般涅槃若不如是,或有行般涅槃。若不如是,或無行般涅槃。若不如是,或上流般涅槃。(見雜阿含第866)
2 : 見增一阿含經卷七火滅品第162經。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四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11)

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一第八百七十經記載,尊者阿難回述,世尊繼續說道 :「乃至上流般涅槃。」(1)
精勤思惟或觀此五受陰法,為病、為癰、為刺、為殺、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而自覺涅槃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或,如實知苦、苦集、苦滅、苦滅道跡,而漏盡無漏心解脫、慧解脫,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兩者當入無餘涅槃界。若不自覺涅槃,或漏盡無漏心解脫、慧解脫,而以欲法、念法、樂法故,取中般涅槃,或生般涅槃,或有行般涅槃,或無行般涅槃,或上流般涅槃。皆當入有餘涅槃界。   無論入無餘涅槃界或入有餘涅槃界(2),皆不入輪迴,可成就柏拉圖的末世論

然而,柏拉圖認為靈魂不滅而且,不知此展翅飛翔的靈魂乃意生身,為識所緣行,如是不解薪盡火滅之事。(3) 
因為,不知不見此意生身是識所緣行,識緣行、行緣識,只有再生,沒有末世。  

柏拉圖不斷其緣生法,不能自覺我生已盡,焉能成就末世論 ? 唯有隨其意行,生果實天乎 ?(4)    

若然,柏拉圖如何成就其末世論 ?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三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10)

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一第八百七十經記載,尊者阿難回憶(1),述說 :「如是我聞,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,如是行,如是形,如是相。(2)離苦息樂,前憂喜已滅,不苦不樂捨,淨念一心,第四禪具足住。」(3)
柏拉圖的靈魂(即意生身)念念美的、善的、真的理型,如是行,如是形如是相,離欲離諸惡不善法,有覺有觀,初禪具足住,無覺無觀,第二禪具足住,乃至第四禪具足住。
世尊接著說道 :「若不如是憶念而於色、受、想、行識思惟如病、如癰、如刺、如殺(、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)。」假如,柏拉圖的意生身不念念美的、善的、真的理型,反觀此意生身如病、如癰、如刺、如殺、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如是,於此意生身生厭、離欲、滅盡、不起諸漏,自覺涅槃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如是,柏拉圖自知自證末世論。  

註解

1 : 尊者阿難念念如是我聞,如是行,如是形,如是相,如是欲法、念法、樂法,於世尊入滅後,仍未漏盡解脫。於是,尊者金剛子入其像定,即知尊者阿難,故是學人而未離欲。尊者金剛子如實告知尊者阿難,尊者阿難受教已,離眾獨行,精進無亂,(不憶念如是行如是形、如是相,如是不欲法、念法、樂法,)即於當夜入寢,坐於牀上,下頭未至枕頃,便斷一切漏,得心解脫。見中阿含第33經。

2 : 比丘,行當如是,我者,無我亦無我所,當來無我亦無我所,已有便斷,已斷得捨,有樂不染,合會不著。如是行者(如是行,如是形,如是相),無上息迹慧之所見,然未得證。見中阿含第6經。又,質多羅長者謂說 : 如世尊說五下分結,我不見有我,不自見一結不斷。長者如是行、如是形、如是相。見雜阿含經第575經。

3 : 正定即四禪,離諸欲惡不善法,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初禪具足住。見雜阿含第864經。息有覺有觀,內淨一心,無覺無觀,定生喜樂,第二禪具足住。見雜阿含第867經。離貪喜捨,住正念正智覺身樂,聖人能說能捨念,樂住(),第三禪具足住。見雜阿含第869經。彼離於喜欲捨,無求遊,正念正智而身覺樂,謂聖所說聖所捨念,樂住空,得第三禪成就遊。見中阿含經第164經、第168經、第176經、第194經。離苦息樂,前憂喜已滅,不苦不樂,捨,淨念一心,第四禪具足住。見雜阿含經第870經。樂滅苦滅,憂喜本已滅,不苦不樂,捨,念清淨,得第四禪具足住。見中阿含經第164經、第168176經、第194經。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二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09)

柏拉圖的靈魂回歸彼岸理型世界這理型世界是永恆與不可毀壞的。我們世間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等三界,有那個世界是永恆與不可毀壞的 ?
佛陀否定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所在的梵迦夷天,是永恆和無上。(1)
然而,佛陀指出果實天是火水風三災所不及的世界。(2)
色界四禪的果實天必是永恆與不可毀壞的世界。
而且,佛陀還稱之因性果實天。(3)
果實落地,長出果樹,衍生果林,遍地皆是。果實就是果樹和果林的來源和因性。如是,因性果實天就是眾生的來源與因性 ?
Timaeus指出上帝原創的宇宙是賦有智性、靈魂的單一動物而且,這宇宙涵藏所有其他動物,無論是有限生命和無限生命。(4)
所以說,上帝原創的宇宙,即柏拉圖所稱的理型世界,不但是這世界的範型,而且就是這世間人與動物的因性和來源,可以稱之因性果實天。
柏拉圖的靈魂回到因性果實天,若還是同上輩子一般,沉思於理型,那麼,就如同上輩子一般,喝了忘川之水,把所有理型和知識忘得一乾二淨,投胎轉世為人
若然,柏拉圖這一輩子所開創的理念哲學和自我的哲學訓練,不就枉費 ?
柏拉圖該怎麼辦 ?
不再沉思於理型,不憶念如是行、如是形、如是相,不欲法、念法、樂法,不欲理型、不念理型、不樂理型,不再喝忘川之水,不再投胎轉世,實現其不入輪迴的末世論。是嗎 ?   註解

1 : 見雜阿含經1195經、1196經。

2 : 火災起時至光音天,光音天為際。水災起時至徧淨天,徧淨天為際。風災起時至果實天,果實天為際。所以,果實天是三災所不及的世界。見長阿含經世記經卷21三災品。

3 : 見雜阿含經870經。4 : See, Timaeus, 30 c., 69 c.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二十一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08)

何謂少慢未盡 ?
尊者舍梨子說道 :「有內結人阿那含不還此間,謂有修習禁戒,無穿無缺無穢無濁……復學厭欲無欲、斷欲,因學厭欲、無欲、斷欲故,得息心解脫,得已樂中,愛惜不離於現法中,不得究竟智,身壞命終過摶食天,生餘意生天。」(1)
如是質多羅長者觀五陰無我無我所,得息心解脫,得已樂中,愛惜不離,於現法中,不得究竟智,如同行無上息迹慧之所見,然未得證。如是少慢未盡,然五下分結已斷,命終過摶食天(欲界六天)及餘意生天,越色界四禪果實天、無想天,生首陀會天(五淨居天),於彼般涅槃不還生此世。   可見,得息心解脫,得已樂中,愛惜不離,如是欲法、念法、樂法。這就是少慢未盡,有所得有所不捨。如是長者少慢未盡,不知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。(2)
如是長者欲法、念法、樂法,不得滅盡涅槃,不得漏盡解脫。(3)
若柏拉圖認為靈魂在投胎轉世為人前沉思於理型,欲理型念理型、樂理型,如是欲法、念法、樂法,不但不得過摶食天,生餘意生天,竟然過摶食天,下生人間。若然,柏拉圖的靈魂脫離身體,振起翅膀回返理型世界,不再沉思於理型,不再欲理型、念理型、樂理型,不再欲法、念法、樂法,如是滅盡涅槃,如是漏盡解脫是嗎 ?
註解
1 : 中阿含第21經。
2 : 佛告比丘 : 善法猶可捨,而況非法。曰 : 依憍慢滅憍慢、慢慢、增上慢、自慢、邪見慢、慢中慢、增上慢,以無慢滅慢慢,滅無慢正慢,滅邪慢增上之慢,滅盡四慢。(見增一阿含卷38馬血天子品第4315)
3 : 若比丘若行、若形、若相觀,離欲惡不善法,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初禪具足住。彼不憶念如是行如是形、如是相,然於彼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法,作如病、如癰、如刺、如殺、無常、苦空、非我思惟,於彼法生厭怖畏防護以甘露門而自饒益捨離餘愛,愛盡、無欲、滅盡、涅槃。(見雜阿含第864經、第867)如上經說差別者,如是知如是見已,欲有漏心解脫、有有漏心解脫、無明漏心解脫,解脫知見,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(見雜阿含第865經、第868)   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再述(二百二十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07)

阿耆毗外道自承出家二十年,不得過人法、究竟知見、安樂住,唯有躶形、拔髮、乞食、人間遊行、臥於土中。然,反問質多羅長者 : 汝為沙門瞿曇弟子過二十年,復得過人法、勝究竟知見否 ?  質多羅長者回答 : 汝今當知,質多羅長者要不復經由胞胎而受生不復增於丘塚,不復起於血氣如世尊所說五下分結,不見一結而不斷者。若一結不斷,當復還生此世。(1)
質多羅長者不說得過人法、勝法和究竟知見,但記說已斷五下分結。(2)
又,質多羅長者回答尼揵若提子,曰 : 我已求得,息有覺有觀內淨一心,無覺無觀,三昧()生喜樂,第二禪具足住。我晝亦住此三昧,夜亦住此三昧,終夜常住此三昧。(3)
如是,質多羅長者於病苦中告訴周圍親屬 : 如世尊說五下分結,我不見有我,不見一結不斷於是,即從牀起,結跏趺坐,正念正智 : 我不見有我,不自見五下分結有一結不斷。(4)
佛陀對眾比丘說道 : 行當如是,我者,無我亦無我所,當來無我亦無我所,已有便斷,已斷得捨,有樂不染合會不著,如是行者,無上息迹慧之所見,然未得證佛陀問道 : 行如是,往至何所 ?
佛陀接著說道 : 譬如燒麥+(麩或稃),纔然()便滅……又譬若如鐵洞然()俱熾,以鎚打之,迸火飛空,上已即滅……又譬若如鐵洞然()俱熾,以鎚打之,迸火飛空,從上來,還未至地滅。……如是行者,少慢未盡,五下分結已斷,得中般涅槃。(5)
質多羅長者,不見有我,不自見有一結不斷,正念正智,離欲離諸惡不善法,有覺有觀,離生喜樂,初禪具足住。息有覺有觀,內淨一心,無覺無觀,定生喜樂,第二禪具足住。捨命生不煩熱天,於彼般涅槃,不還生此世。(6)
質多羅長者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,得中般涅槃。為什麼長者仍有少慢未盡 ?
因為,長者有所得而不捨,欲法、念法、樂法。
願聞其詳。

註解

1 : 見雜阿含第573經。

2 : 佛陀告知比丘 : 多聞聖弟子不見色是我、異我、相在,不見受想行識是我、異我、相在。亦非知者,亦非見者。此色是無常,受想行識是無常。色是苦,受想行識是苦。色是無我,受想行識是無我。此色非當有,受想行識非當有。此色壞有,受想行識壞有。故,非我非我所,我我所非當有。如是解脫者,則斷五下分結。見雜阿含第64經。

3 : 見雜阿含第574經。

4 : 見雜阿含第575經。

5 : 見中阿含第6經。

6 : 見雜阿含第575經。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一十九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06)

曠野長者命終生無熱天,稍後,來到曠野精舍禮佛,述說 :「我於見佛不厭足、聞法不厭足、供養眾僧不厭足,身壞命終生無熱天。」(1)

質多羅長者斷五下分結,命終生無煩熱天,亦於稍後來到菴羅林,放天身光,照耀整片樹林。(2)
又,有一無煩天子現身祇樹給孤獨園禮佛,並說偈曰 : 我是阿那含 生彼無煩天 ….鞞跋楞伽村 我於彼中住 名難提婆羅 造作諸瓦器 迦葉佛弟子…..持此後邊身(3)
這位無煩天的阿那含聖者,在迦葉佛時,住鞞婆陵耆(鞞跋楞伽)村,人稱陶師難提婆羅,是佛陀的善知識。(4)

以上諸阿那含聖人斷五下分結,成就生天之德,生首陀會天,即無熱無煩、善見、大善見、阿迦尼吒等五淨居天,超越欲界六天與色界四禪天,入有餘涅槃界(5),何以致之 ?
註解
1 : 見雜阿含第594經。

2 : 見雜阿含第575經。

3 : 見雜阿含第595經。

4 : 迦葉佛駐世時,佛陀是梵志大長者無恚之子,人稱優多羅摩納或優多羅童子。有一次,陶師難提婆羅邀摩納同往禮事迦葉佛。優多羅竟然口出,我不欲見禿頭沙門,禿頭沙門不應得道云云,予以拒絕。陶師遂抓摩納頭髮,將其拉下馬車。摩納心想,陶師必有正當理由遂與陶師同往禮事迦葉佛。於是優多羅童子聽聞迦葉如來一番殷切說法興出家修梵行之決心。優多羅童子後來即以梵行清淨,於該世往生兜率陀天,如同彌勒菩薩於釋迦牟尼佛世往生兜率陀天,以待降生為人,完成其成佛的誓願。(見中阿含第63)
又尊者阿難白佛言:「若世尊迦葉佛時,始願佛道,行梵行,生兜率哆天者我受持是世尊未曾有法。」(見中阿含第32)
由此可見,陶師難提婆羅這位現身祇桓精舍的無煩天子,不但是佛陀的善知識,還是敦促佛陀實踐其成佛誓願的推手,彰顯此佛法僧發願償願體系,經歷三大阿僧祇劫,功能不衰。5 : 滅五下分結,即彼(五淨居天)般涅槃,不還來此世(受生),是謂有餘涅槃界。(見增一阿含經卷七火滅品第162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一十八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05)

昔摩竭國頻沙王,命終生天,來佛前自稱名闍尼沙,意即見道迹,並謂 :「 我本為人王,於如來法中為優婆塞,一心念佛而取命終,故得生為毗沙門天王太子。自從是來,長照明諸法,得須陀洹,不墮惡趣,於七生中常名闍尼沙。」(1)
給孤獨長者曾於佛前作師子吼,謂 :「若有人在我舍者,皆得淨信。諸在我舍而命終者,皆得生天(2)
長者命終生天,隨即來祇園精舍禮佛,並禮尊者舍利弗和阿難。(3)
頻沙王與給孤獨長者得信戒聞施慧,成就生天之德,唯不能於念天德或念天事,不起貪欲覺、瞋恚、害覺,不出染著心,不正向涅槃或不心解脫、慧解脫,於五欲功德,不離貪、瞋、癡,故生欲界諸天。(4)
 

註解

1 : 見長阿含卷5闍尼沙經。

2 : 見雜阿含第1241經。

3 : 一說長者命終生忉利天,為忉利天子。(見增一阿含卷48非常品第517)一說長者命終生兜率陀天為兜率天子。(見雜阿含第593)
然,世尊記說長者將於彌勒下生成佛時期,作為儴佉輪王之典藏寶善寶長者,爾後,出家成阿羅漢。(見增一阿含卷48非常品第518)
因此,長者應得斯陀含果,與彌勒尊者和阿夷哆尊者先後往生兜率陀天,並與彌勒尊者和阿夷哆尊者先後下生人間。故而,世尊記長者得阿那含果,有誤。(見雜阿含第1030)

4 : 參考雜阿含第550經、第931經。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一十七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04)

佛陀曾應天帝釋提桓因之請,上忉利天為其生母摩耶夫人及三十三天人說法。(1)
尊者大目揵連於三月安居後,前往探視,禮佛畢,問曰 :「種種諸天大眾雲集,彼天眾中有曾從佛世尊所說法得不壞淨,身壞命終,來生於此 ? 佛答曰 :「如是如是,此中種種諸天來雲集者,有從宿命聞法,得佛不壞淨、法僧不壞淨、聖戒成就,身壞命終,來生於此。」時,無量千數天子現於佛前,恭敬謂言 :「我亦成就於佛不壞淨,故來生此 ; 有言,我得法不壞淨 ; 有言,得僧不壞淨,得聖戒成就,故來生此。」各自記說得須陀洹法。 (2)
又,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,有四十四百、八百、十千天子來詣尊者大目揵連,稽首禮畢,皆曰 :「我等於佛不壞淨、於法僧不壞淨、聖戒成就,故生天上。」各自記說得須陀洹。 (3)
如是無量諸天於佛前和尊者前,見證生天之德-----成就四不壞淨或信,得須陀洹果。四不壞淨,即清淨信心、正信心,即得淨戒、施、聞、捨、慧(或信、戒、施、聞、慧)乃生天必備的德性。四不壞淨乃天德,亦稱法鏡(4)和諸天天道(5)

註解
1 : 見增一阿含卷28聽法品365經。

2 : 見雜阿含第506經。

3 : 見雜阿含507經。

4 : 謂聖弟子得不壞信,歡喜信佛……歡喜信法……歡喜信僧……信賢聖戒……是為法鏡。使聖弟子知所生之處,三惡道盡,得須陀洹,不過七世,必盡苦際,亦能為他記此事。(見長阿含卷2遊行經第21)
聖弟子於於佛不壞淨、於法僧不壞淨、聖戒成就,是名法鏡(見雜阿含第851852853854)
5 : ()諸天天道,未淨眾生令淨,已淨者重令淨。何等為四 ? 謂聖弟子於佛不壞淨、於法僧不壞淨、聖戒成就。(見雜阿含第847848849850)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
Alex Pan TheWalker          


2018年9月16日 星期日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一十六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03)
如何念天,以成就天身

當念天德。

如是,尊者摩訶迦旃延告諸比丘 :聖弟子念於天德,念四()王天、三十三天、燄摩天、兜率陀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()清淨信心,於此命終,生彼諸天。我亦如是,信、戒施、聞、慧,於此命終,生彼諸天。」(1)
什麼是天德 ? 天德是什麼 ?
欲界諸天上輩子作人時,對於佛法僧有清淨信心,於此人世間命終,即生彼欲界諸天。對於佛僧有清淨信心,得以生天,所以,這清淨信心就是天德,生天所必備的德性。
什麼是清淨信心 ?
佛陀這麼說 :……若有正信心者,於此命終,生彼諸天……彼得淨戒、施、聞、捨、慧,於此命終,生彼諸天。」(2)
可見,清淨信心就是正信心就是於佛法僧,得淨戒、施、聞、捨、慧(或信、戒、施、聞、慧) 。諸如,於四聖諦無間等,見諦,得須陀洹果 ; 於佛不壞淨(或信)、於法僧不壞(或信)、聖戒成就,證四不壞淨(或信),得須陀洹果,如是,七有天人往生,究竟苦邊。或,斷身見戒取、疑三結,薄淫怒癡,得斯陀含果,天人一往來,究竟苦邊。
然而,諸聖弟子並無天眼通(或稱生死智證明),亦未能如前文所提,阿室已比丘和佛陀及四位尊者神通自在,得入如其像定(3),現天身於欲界諸天乃至色界梵天。若然,諸聖弟子如何確信得須陀洹果、斯陀含果諸聖人,於此人世間命終,必生彼欲界諸天 ?
註解
1 : 見雜阿含第550經,另參考雜阿含第554經、第931經。

2 :  見雜阿含第931經。

3 :  見中阿含卷78經。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

Alex Pan TheWalker          



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

"人權之法理基礎" 再述(二百一十五)

行自境界,從造物主所得

慧解脫(102)

佛陀上梵迦夷天,教正婆句梵天所起之惡邪見-----”此處常恆非變易法。”(1)

佛陀居中、尊者阿若俱鄰在東方、尊者摩訶迦葉在南方、尊者舍利弗在西方、尊者大目楗連在北方,結跏趺坐,齊現於梵迦夷天一梵天頭頂上,教正此一梵天所起之惡邪見-----"此處常恆非變易法,純一出離未曾見有來至此處,況復有過此上者。”(2)
梵迦夷天不是柏拉圖所稱理型世界或永恆不滅之地,當然,更不是世界之頂。佛陀及四位尊者入於三昧,如其正受,化作梵天身,現於梵迦夷天,教正梵天的惡邪見。諸行無常,器世界的成、住、壞、空循環不已佛陀指出,世間有三災,火水、風災敗壞世間,這是所謂敗劫。若敗劫火災起時至光音天,光音天為際。梵迦夷天、欲界六天、阿修羅、人世間、畜生界、餓鬼界、地獄界,盡為火災所敗壞。
若敗劫水災起時至徧淨天,徧淨天為際。光音天、梵迦夷天、欲界六天、阿修羅、人間、畜生界、餓鬼界、地獄界,盡為水災所敗壞。若敗劫風災起時至果實天梵迦夷天之上果實天為際。徧淨天、光音天、梵迦夷天、欲界六天、阿修羅、人間、畜生界、餓鬼界、地獄界盡為風災所敗壞。由此可見,梵迦夷天不免於火、水、風災之敗壞。而梵迦夷天之上,更有光音天、徧淨天、果實天乃至四空天。(3)   婆句梵天及另一梵天所持之見,顯然錯誤惡邪也。  佛陀及四位尊者皆俱三明六通,神通自在,隨心所欲,化作無量天身,並且皆已心解脫慧解脫,現法自知自證 : 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所作已作,不受後有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不受後有----此解脫知見,完整詮釋柏拉圖無以現法自知自證的末世論。
註解
1 : 見雜阿含第1195經。

2 : 見雜阿含第1196

3 : 見長阿含卷21世記經三災品。

(取材自Alex Pan's Digest) 

Alex Pan TheWalker